第二套人民币硬币的版别(下) |
发布日期:13-05-18 08:24:22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柳忠良 |
装帧品又分普制装帧和精制装帧。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造币厂普制装帧的有1979、1980、1981、1991-2000的13个年号39个版别的币品;另有香港国际钱币收藏品有限公司、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单位装帧的钱币册、卡等,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嵌币册、邮币封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造币厂精制币装帧的有1981、1982、1983、1984(沈阳厂)、1984(上海厂)、1985、1986、1991-2000的16个年号51个版别的币品;还有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富兰克林造币厂装帧的中国邮币装帧卡。 (四)关于大版别与小版别的问题。大版别是从大处着眼的,本文根据硬分币的主要特征和重要特征来判定版别,是大版别的概括。小版别是深入精细地研究。在一些硬分币的研究文章中,提到以币面较为明显的文字粗细和间距宽窄来判定版别,将普制币和精制币作为不同的版别,这是小版别研究(如孙克勤编著的《中国现代流通硬币标准目录》区分普制和精制版别)。因为所列这些特征的差异性小,是次重要特征的研究。或许取质量好的精制币与普制币相比,观感差距大,但换个角度看,币面图文相同,有些年号(如1991、1992)的精制币与普制币相比,差距并不那么明显。因此,综合分析,硬分币的精制与普制只宜作为次要特征,排在其次序列,作为划分小版别的特征。还有一些硬分币的研究文章,提到用更细微的差异来论版别。殊不知,由于铸币的设计、雕版、工艺、币材和多批次铸造的不同,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高精密衡器称量,硬分币相互比较,币面图案、字体笔画、文字笔型、图文间距、重量和材质等,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细微而不显露,不经对比难以区分,因此不宜作为判定版别的特征。 四、硬分币版别的研究意义 (一)从版别研究中认识硬分币的市场流通作用。 硬分币作为货币流通而铸造发行的情况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物价基本稳定后,商品交易日益扩大,为便利市场流通,铸造发行了1955年至1964年的各版别硬分币。二是在“文化大革命”造成造币企业停产6年后,根据市场流通的需要,铸造发行了1971年至1978年的各版别硬分币。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硬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而扩大硬分币的铸造发行量,直到199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结束加工硬分币,造就了1979年至1992年的各版别硬分币。四是从2000年迎接新世纪开始。庆祝千禧时,市场上出现了特别意义的2000年版1分硬币。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民银行为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也为保证人民币系列的完整,于2004年底下达恢复生产1分硬币的指示,成就了2005年至2013年的各版别的1分硬币。50多年来,硬分币在流通领域承担辅币找零的职能,成为我国人民币中流通使用时间最长的币种,为经济有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从版别研究中认识硬分币对外交流和作为收藏品的意义。 硬分币的装帧品铸造发行经历了两个时段:一是1979年至1986年,普制或精制装帧作为收藏纪念品主要面向海外收藏和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售。二是1991年至2000年,主要是满足集藏、投资的需求而铸造发行,都有精制币和普制币装帧品。这种装帧的硬币具有流通的社会功能、纪念和鉴赏的文化价值、收藏和投资的经济价值。其他装帧品的收藏、投资和纪念目的更加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的硬分币也随着时间的陶冶和流通职能的减弱,被当成收藏纪念品。 (三)利用版别研究的成果引导收藏欣赏以宏扬钱币文化。 版别研究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做得好,非常有利于收藏欣赏。从硬分币版别中可以看到,硬分币收集明显分为六个板块,流通硬分币按四个时期分为四个板块(钱币收藏中,也有将1955年至1978年的币品视为早期硬分币,将1979年至2002年的币品视为中期硬分币,将2005年以后的币品视为后期硬分币),装帧的硬分币按两个时段分为两个板块,还有精制币、评级币和其他装帧币等特殊专题。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币中最小面额的硬分币也是精彩纷呈,足可以成为现代钱币爱好者热切关注和收藏欣赏的一个系列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