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帝国的“货币战争” |
发布日期:10-11-17 08:43:4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
给宗室子弟为王,授予他们治理王国的军政全权。全国40余郡,中央直接控制的包括京师地区在内只有15个。刘邦的初衷是希望他们拱卫中央,同心同德,保卫刘家江山千秋万代。但是,刘邦深知权力之争的残酷,对这些宗室子侄未来的动向充满着不安,担心自己死后发生内乱,刘邦对吴王刘濞的告诫反映了刘邦真实的心态。将六国豪强贵族置于帝辇之下,“与利田宅”,放松对他们经营工商业的限制,实际上也是对同姓王的防范,防止这些同姓王利用这些豪强大姓的财力和社会影响力对抗中央。娄敬说的“强本弱末”之“末”不完全是针对六国之后,而是包含了同姓王国在内的。 汉文帝以外藩入继大统,执政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朝政、收揽人心。这除了重赏剪灭诸吕的功臣和优抚刘氏宗室以外,就是在深层次上消除秦朝留下的苛政,放手发展经济,矫治以往弊政。众所周知,打击私营工商业是秦朝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垄断铸币、严惩盗铸是其重要手段,也是招致六国豪强宗室反对的重要原因。因此,刘邦才“令民铸钱”,这既是恢复经济的需要,也是收揽人心的举措。吕后曾下令收回铸币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秦朝制度,限制了工商业主的牟利途径,同时也影响了私营矿冶业的发展,必然引起工商业主的不满。所以文帝即位以后,力行节俭,顺从民望。 文帝之“除盗铸钱令”,并非放弃国家对货币铸造和流通的监管责任,所除者是国家对铸造钱币的垄断,但钱币的质量则有着严格的规定,禁止搀杂使假。也就是说,国家虽然允许私人铸造,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因为铸钱合法而非法者更多,等于“悬法以诱民”。这正说明文帝时对货币质量要求严格。当然,其效力仅局限于朝廷直属郡县,各王国的货币铸造情况,中央是无法过问的。 贾谊曾上疏指出,简单地像以往那样禁止私人铸钱既不能解决钱币的盗铸和搀杂使假问题,也不能解决货币紊乱问题,因为只要民间有铜,铸造钱币的基础存在,就不可能杜绝盗铸现象。因而贾谊建议把所有的铜都收归国家,禁止私人采铜。首先,文帝治国在经济上是农商并重,而采铜、冶铁、煮盐同为生财之道,国家垄断采铜,其他矿冶业何以处之?怎能确定无法采铜的农民就一定回到土地上去而不是转而采金挖银,或者炼铁煮盐?其次,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中央号令在诸侯王国最多是有限实行,无伤于王国实际利益者,诸侯王们或许执行,否则则自行其是。若中央禁止私人采铜,诸侯王国则放任私铸,那些工商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