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演变而来,首可纳柄,称为空首布,流通以三晋地区为主。齐、燕、赵等国铸造刀币,是实用刀“削”转化而来。圆钱起源于纺轮或璧环,在秦、魏流通。蚁鼻钱为铜贝的高级形态。以上货币均用铜铸造。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以及金银产量的增加,用金银铸造的货币产生并逐渐增多。这一时期,楚国还流通爰(音“圆”)金,上钤方形印记,为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战国七雄各自铸货币,甚至私人铸币。这些货币很复杂,不但形状、大小、轻重不同,而且计算单位也不一致。
秦始皇:统一货币,二世而亡
公元221年,秦军攻下齐都临淄,嬴政政治上统一六国,但当时秦帝国版图内六国遗留且仍在流通的货币,使秦始皇深感即使政治已统一,但仍不能掌控经济上的统一。遂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史记·平准书》谓:“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即币分二等,黄金为上币,以溢为单位(二十两为溢);以铜钱为下币,重为半两,文(货币标明重量)、重(货币实际重量)一致;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由国家垄断。原来形、质各异的战国货币至此退出流通领域。
秦始皇半两钱,是在先秦圆钱基础上后期演变而来的外圆内方形制,“半两”二字为小篆书写,秦统一六国后,下令将这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标准文字,即“书同文”的命令。因而“半两”二字书写得极其规范,相传为李斯所书,钱文线条匀细,刚中带柔,精熟奇绝,点画皆有法度。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之所以采用方孔圆钱,是他的皇权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豪气表现,古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先秦诸子著述中经常提到:“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便可牢牢统治万世江山。把这种思想用到钱制上,就是外圆以象天,内方以象地,天覆地载于一钱之中,象征君临万方,皇权至上,万宇一统,皇帝乃天之骄子,替天行道,皇权就是天命。这样把天命、皇权巧妙地融于一体,投影到钱币形制上,外圆内方就成了天命皇权的符瑞。另外,从其实用和审美观看,铜钱造成方孔圆形,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因为圆形钱使用时易于携带,还可以减少周围磨损。另一方面圆形钱刚铸造时,轮廓不整齐。为了使周边整齐,必须修挫,如果逐个修挫很费工,于是工匠们就想出在钱的当中开个孔,将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