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之灵:专为您定制的惊艳之舞——发现雀之灵大铜章之艺术魅力 |
发布日期:14-03-20 08:55:5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他山石 |
初见这枚大铜章,只觉得设计很美,画面也很立体,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有看头”。我们说做收藏的人,都有一万个不同的理由在做着收藏,有人为集美,有人为登大雅之堂,有人为财也为才等等。但还有一拨人,他们重精神的享受,重心灵的对话,他们看重的是收藏品的“想头”。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怪味,但事实上,您精心一琢磨:嗨!那些个您辛苦寻觅珍藏的宝贝疙瘩,不就是您生活里一剂清新淡雅的调味剂吗?您爱它们,凝视它们,爱抚它们,最后成了您生活里的念想,是最最自我的快乐!
随着中国大铜章的复兴和快速成长,大铜章已经拥有了不小的收藏群体。大铜章独特的金属语言,在设计师们百花齐放的艺术个性之下,精品迭出。品铸大铜章在设计、制作、收藏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枚雀之灵大铜章便是其颇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雀之灵”大铜章是由青年设计师怀普设计雕刻,浙江易金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中国集币在线“中华大铜章俱乐部”总经销。 该款大铜章共发行黄铜、紫铜和纯银三种材质,直径80毫米,其中大铜章限量发行2000枚(紫铜限量发行699枚,黄铜限量发行1301枚),大银章含纯银约400克,限量铸造69枚,由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出具收藏证书。 据了解,该章发行之初在藏友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对于章面所传达出来的唯美与静穆气质,着实让不少藏友足足地惊艳了一回。但也有藏友认为该章的题材仅仅是傣族的一种舞蹈——孔雀舞,觉得纪念价值不大。这里便存在一个关于收藏价值的观念区别。前者应该是为美而藏,后者则较注重藏品的价值区间,有否升值空间?空间有多大?因此,影响藏品价值的因素都会成为其考虑的范畴。众口难调,那么,唯有各取所需了。 就“雀之灵”的收藏价值而言,我作为多年与文化、与艺术相浸染的半个文化人,我很想谈几点,这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已经收藏了这枚难得一见的章,仅仅是出于一种情感上的偏向。 第一、 表现题材虽小,却是小中见美。 不去说设计者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仅凭那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就算得上是称职的艺术家。收藏价值并不在表现题材有多宏大。法国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的《干草垛》已经闪耀了一个多世纪了。相信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一曲孔雀舞,会是您脑海里关于美的词条之一。“雀之灵”用金属特有的语言,记录下了这样的美丽,而成为了另一种美丽,它安静却魅惑、给你创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第二、从构图看,它牢牢抓住了孔雀舞的美丽之灵。 一枚好章的要点之一,是构图元素和构图。一个好题材,如果没有精准的构图元素去表现,就像一篇文章写跑题了,最后是徒劳无获。“雀之灵”正面图案前景是鲜明、醒目的孔雀头部造型,它显得高贵而静穆;背景处是孔雀舞者虚化的身影,唯美而空灵。这一面章面处理的用意,一是直接点题,二是在舞者与孔雀之间做了一种视觉上的对照,在一虚一实中营造了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情绪。在铜材怀旧的色泽映衬下,它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情感,也可能与某种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有关……不管了,反正它美了。 背面图案凸显、叠加、繁复的设计语言运用,不仅让赏章者看到了舞蹈的细部,舞者的手势正如孔雀那灵动的头部,背景那些充满活力的孔羽,似乎一下彰显了开屏时那夺目的美丽,并且,这两种构图元素的叠加,让人们一下领悟了孔雀舞的美丽之精髓在于:舞者与孔雀的形神合一。孔雀舞不仅仅是要模拟孔雀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在形似之中捕捉那孔雀的灵气之美。 “雀之灵”在构图元素和构图的努力中,找到了那个形与神的接合点。这是艺术家之思也好,是突然的灵感,还是对孔雀舞的狂热执着也罢,反正它做到了。 第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收藏者个体的艺术修养不可小觑。 刘禹锡的《陋室铭》,给我感觉最深的就是,看待事物,得抓主要矛盾。山出不出名,得看有没有仙。同理,一枚章有没有收藏价值,不能光看有没有升值空间。那么,作为一件收藏品,您心里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才是重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取决于读者个体性参与的程度。 因此,一枚章,它“灵不灵”,除章本身自然存在的美的和物的价值之外,收藏者个体的艺术修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且论于此吧! ![]()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