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阳谈大清皇家金币 |
了从具像到抽象的飞跃。
这就是历史了。一步一步,亦步亦趋,将外圆内方的乾坤加工制作了一轮又一轮所有的幻梦与繁华、浮世与沧桑,结果都被缩写在了一枚小小的钱币上。于是,当大清朝的月华依然在今晚的树梢上飞白时,我想,我可以笑眯眯地去喝咖啡了。 皇家金币 大清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以来,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诸帝,煌煌二百七十六年间,仅光绪、宣统二帝才生逢其时,得以御览以机械打制的金质呈样币。而在此前,自咸丰以降的诸位清帝,则无缘消受近代工业革命的阳光,所御览的呈样钱皆为象牙雕刻的代制品,例如同治年间的通宝宝泉牙祖币。直到清代末期的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国最早的机器铸币厂“天津机器局铸钱局”,方从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购进全套造币机械,并延聘外籍技师,设局投产。 据史载,光绪、宣统二朝(1875—1911年)历时三十六年,期间共有五种机制的皇帝御览金币面世。 供大清皇帝御览的象牙呈样钱 清王朝自咸丰起,凡发行新的年号制钱时,先由户部(今财政部)所属的北京宝泉铸钱局,根据铸发新钱的设计款式试雕象牙样钱,以作恭呈皇帝御览之用。这种象牙呈样钱所用的材质是一种高贵的“血牙”,即活口取材,从活生生的亚洲象口中截取,而非猎杀后获取,故而与一般市场上买卖的象牙大有不同。这种 “血牙”色黄,有浑厚凝重的质感,还有“雀丝纹”网布其间。宝泉铸钱局所制的牙雕样钱,往往要比后来正式铸造的钱币稍厚,拿在手里更像一块袖珍的牙雕工艺品。 由于这种象牙制呈样钱用料高贵,工艺精致,厚润丰泽,而且意义特殊,每每博得皇帝的欢心,大多留在身边把玩,高兴时顶多赏赐给后宫嫔妃或个别近臣,所以流传民间的甚少。 现在发现的大清象牙呈样钱,最早的是咸丰通宝宝泉局的三枚牙样钱,为民国初年意大利驻沪副领事罗斯(Guiseppe Ros)在北京所得。罗斯的三枚咸丰象牙呈样钱装置在衬有御用黄绫的红木小匣中,是户部进呈御览之物。此三枚象牙呈样钱后归大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 1953年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国家文物局斥巨资将陈氏全部藏品从香港购回,其中这三枚珍贵的咸丰象牙呈样钱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同治通宝宝泉象牙呈样钱,为钱币收藏大家马定祥先生所藏。此钱原为京城北新桥乡饵胡同5号瑞府(户部尚书)流出之物,现为唯一存世民间的牙样真品,堪称稀世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