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阳谈大清皇家金币 |
![]() 图片资料
大清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共历十一帝,凡二百七十六年,再加上此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后金二朝,则历时二百九十六年,史称“清宫十三朝”然而在这近三百年的漫长历程中,曾经融金为币的,仅大清末世的光绪、宣统二朝,拢共三十多年而已。这当然和近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已臻火候有关。所铸金币种类,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亦不过五种耳。 也算三生有幸,在我的稻房珍藏之中,这五种金币已被悉数囊括。凭我的阅历,这也是现今存世的唯一完整的一套,堪称孤品,闲时把玩,不免感慨良多。 在中国的收藏界,一向没有“皇家金币”这一说,泱泱华夏文明史,似乎与此四字绝缘。然而据我的收藏实践,却切切实实地证明了“皇家金币”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恐怕是不明智的。大清金币虽仅五种,却当得起填补阙如之重任,且无不出于皇家御令所制,供天子御览而已,沾满了堂高廉远的华贵之气。囿于当时的银本位制度,民间其实缘悭一面,根本无福染指,谓之“皇家金币”,亦属名至实归。 收藏虽为个人雅玩,兴趣所致,或许非关宏旨。但严格说来,一部饯币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金融发展史;其中环环相扣,一脉承传,俨若一道长链,缺失了任何一环,都将链断脉损,遗憾无穷。故此,“皇家金币”这一环,必须补齐。冥冥之中,我仿佛非如此这般不可,也许是前世有约吧。 中国的机制币,始自光绪朝,与皇家金币的问世,恰好同庚,这并非时间的巧合,而属历史的必然。胚胎这一必然的母腹,便是十九世纪生产力发展的环球大肯景。一般而言,位居庙堂之端的皇家,总是能够最先享受到代表一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使其为我所用。从西方引入的机器制作能力,恰好在第一时间为挈家效力,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此,清宫皇家金币也就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开创一个币种和开创一个时代的双重负荷。 所谓开创一个币种,显然指的是光绪年间对制币材质的变革,即易铜铁为金,仅此而已。而开创一个时代,一是指稍后不久的宣统二年(1910年),中国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制币法:《国币则例》,破天荒地将“国币单位定名为‘圆’”。并且将一贯漫漶的钱币制作套上了笼头,使之从设计、发行,到文字、纹饰,统统格式化了起来。其二,一年后,在这部法律的严格规范下,长须龙金质呈样币面世,曾经延续千年的钱币计量单位“钱”,从此寿终正寝,正式为 “圆”所替代。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作为一个象征,长须龙金质呈样币标志着中国的钱币发展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