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创中国机制制钱新纪元的小额铜币(祁兵) |
发布日期:11-07-08 08:20:0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祁兵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7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公元19世纪末叶,西方列强依仗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而封闭的大清帝国国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对日战败,洋务派日趋衰落,随之而来的“百日维新”运动又腰折,这时,中华民族危机四伏。在维新变法思潮影响下,著名的维新变法派政治家唐才常先生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大声疾呼变法图强,撰写《钱币与革议》、《中国钞币如何定制综论》等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一场轰轰烈烈、变法图强的引进西方机器的制钱革命拉开了序幕,迎来了中国币制与世界币制接轨的新开端。 一、清代小额货币----机制制钱概述 1、广东宝广局“光绪通宝”制钱(图1)。“光绪通宝”外圆内方,成色为铜六铅四,每枚面额为一钱,直径24.1毫米,厚1.3毫米,重4.4克。正面图案为“光绪通宝”对读,中央为方孔;背面图案为“库平一饯”及满汉“广”字对读。 光绪十六年间(1890年),接任的两广总督李翰章因铜材料价格上涨、工厂开工不足、亏损巨大之理,奏请改铸八分重制钱,并依据上谕改钱背文为满文“宝广”。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机制币因亏折过巨而被迫停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湖北总督张之洞致电广州,委托代造七分重制钱;同月,又约同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改铸七分制钱。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奏称:“广东制钱铸重七分,核计每千文须赔钱四、五百文若铸八分,则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