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收藏古钱币的时候,最常看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一本是华光普的《中国古钱目录》,每收到一枚,总要反复比对,但天长日久,不免泄气,感叹作者对古钱币评级定价的准确:绝大多数都是价值毛儿八角的普通钱币,连稍微上点档次的都不多。于是对着古钱目录封底的《古泉五十名珍》发呆,进而悉心研究有关资料,才知道这五十大珍个个身世奇特,枚枚身份不凡,久而久之,心中希望的星火逐渐熄灭,因为天上掉馅饼的事总是少得可怜。
一次就从地摊上以廉价购得了五十名珍中的三十多种,这样一镢头刨出个金娃娃的收藏奇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古钱币收藏家李成志,却经历了这样的奇迹。1999年5月下旬,李成志的老伴到北京海淀区沙沟农贸市场买菜,发现有一位河南商贩正在销售古币,回家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老两口立马带上钱来到古玩摊。李老蹲下去随手抓起一把一看,其中竟有好几个朝代的钱币!而摊主连“宣统”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这些钱币的价值。李成志以每枚一元的价格买下这家地摊上的所有钱币,数一数,共有2307枚。摊主虽然喜出望外,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充当的,正是“错把乌金当煤渣”的角色。
当然,李成志一开始也不清楚这批古钱币的价值,连续多天,他闭门不出,经过清洗分类、登记造册,结果连他自己都大吃一惊:从这堆古币中挑出的稀世珍宝计有:属“古泉五十名珍”的有32枚,如应运元宝、天显通宝等,七大名品俱全;另有一级品50枚,花钱百余枚,罕见的农民起义军铸币30余枚,外域钱币20枚。面对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数字,就是资深钱币收藏家也会目瞪口呆,这么多的绝世国宝扎堆聚集在一起,只有顶尖级的钱币收藏大家,倾毕生之心血,通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结果!而这位前辈收藏家是谁,这些钱币的收藏和流传经历了什么样的经历,已经无从考究,成了一个猜不透的谜。
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所准备的人。李成志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祖籍河南鲁山县, 他当过兵,剿过匪,当过工人,1962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年毕业, 此后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师, 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收藏活动中,开始收藏时涉猎范围很广,到1993 年, 才将古币锁定为惟一目标。为了收藏古钱币,跑了多少路,花了多少钱,淘过多少古玩摊,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但多数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但他不气馁,不灰心。他把磨难看作成功的良药,他把坚持视为成功的秘诀。
如果说一镢头刨出金娃娃还有运气的成份,那么,得到“大齐通宝”就显出他的毅力了。大齐通宝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钱币,据史料记载,至今只发现过两枚。一枚为清代咸丰时大画家戴熙所收藏,这枚钱因上缺一角,人称“缺角大齐”。一枚为钱币收藏家戴葆庭发现,并被集币大家张权驯所收藏,这枚钱因四字旁边各有一个小孔,人称“四眼大齐”;李成志收藏的这枚,品相极佳,锈色纯正,完整无缺,那是他在山西平遥古城从两万多枚钱币中逐枚过目挑选出来的,并且这枚绝世珍宝只花了一元钱。
作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钱币收藏家,耄耋之年的李成志,三年时间内,连续出版了四本书。2005年,出版以他亲身经历而写出的以闽北剿匪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集《通天洞》;2006年,出版《锲斋文选》和《古币歌》,2007年,出生《集币世家的传奇故事》,令人钦佩其创造力的旺盛。
天显通宝

应运元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