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自2001年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民俗节日系列贵金属纪念币,先后共发行了四组,分别是“中秋节”纪念银币、“端午节”纪念银币、“春节”金银纪念币和“元宵节”金银纪念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喜庆画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1、中国民俗——中秋节纪念银币

2001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中秋节到来之际,发行了中国民俗系列——中秋节纪念银币一枚。它是央行发行的第一枚中国民俗系列题材纪念币,对于弘扬民俗文化、丰富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题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币的正面图案为广寒宫绕云而立,广寒宫的建筑精雕细刻在微凸的球面上,轻盈飘渺的祥云萦绕其间,屋檐、门窗、栏杆、台阶等赋予或亮、或暗、或白、或灰等不同的色泽,恰到好处地将广寒宫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完美呈现。而在工艺中运用的喷砂处理、云朵稍稍做亮、平底镜面,更加凸显出月中广寒清婉静寂的清俊之气。银币背面图案是一幅古朴典雅的“花好月圆图”,牡丹、月季和菊花次第怒放,画面简洁朴实,庄重大气。背面图案呈现了意境雅致的视觉效果,简练而明快的诉求,满足了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认同的需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运用先进的贵金属铸币工艺来描绘的这幅花好月圆图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艺术。
2、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自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于2008年开始正式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于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5月15日发行了中国民俗——端午节纪念银币一枚。
银币正面以朴素古雅的“屈子祠”作为主图。屈子祠位于汨罗江畔,玉笥山麓,始建于汉代,是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币面以写实手法对建筑砖木结构的刻画具有很高还原度,祠前印刻岁月痕迹的石砖在眼前逐渐展开,如临其境。银币背面是竞划龙舟的场景,以镜面喷砂工艺完美呈现出颇具动感的场面,湖面、波涛、龙舟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足以通过银币传达给观者一幅奋勇争先的竞赛画面,但闻鼓声阵阵、众人呐喊,但见船桨激起浪花、龙舟如离弦之箭,可谓精彩之至。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对屈子祠的修复重建,端午节里面的种种纪念活动,其实都表达着人们对古代先贤屈原的怀念,对他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