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记忆,是从小时候吃月饼赏月时开始的。那时,对于中秋节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有关它的一些传说、文化背景更是不得而知。直到上学后,读到描述中秋的一些文章,才渐渐对这个传统佳节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
中秋节古已有之,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成的。它的前身是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的记载。随后,贵族和文人们开始仿效,他们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一轮明亮皎洁的圆月,一边观赏祭拜,一边抒发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慢慢传到民间,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也是从那时起,中秋节被固定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它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我们都要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2001年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新世纪的第一个中秋节到来之际,发行了一枚中国民俗系列(中秋节)纪念银币——《花好月圆》。该套纪念银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精制制作,含纯银1盎司,成色99.9%;形状为圆形,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它是央行发行的第一套中国民俗系列题材纪念银币,对于弘扬民俗文化、丰富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题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其文化格调高、设计制作精美、表现主题为大众所熟知,中秋节纪念银币自面市后,受到金银币集藏爱好者们的普遍欢迎和青睐。

中国民俗——中秋节纪念银币正面图案“广寒宫”
纪念银币正面图案为广寒宫,这样一个原本虚幻的建筑,在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下,如此形象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设计者在币面微凸的球面上精雕细刻,运用明暗对比的反衬手法,使广寒宫的结构、材质得以立体的呈现,给人意境深远的感受。烟波飘渺的云饰在广寒宫四周环绕,让整个画面充满了仙气,观赏者仿佛被带入到了这一轮明月上的仙境之中,顿时,脑海中浮想联翩,所有关于中秋明月的神话传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连串奇特的画面。我想这就是鉴赏中国贵金属纪念币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它能给人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唤起许多沉睡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些美好记忆,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民俗——中秋节纪念银币背面图案“花好月圆”
背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