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闹春去,双鱼迎春来——赏中国民俗春节纪念金银币1盎司银币 |
腊梅闹春正酣时 双鱼齐跃迎春来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历经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作为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它不仅象征着民族的团结与兴旺,也是饱含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俗佳节。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俗文化,2002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民俗——春节金银纪念币。该套金银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这一套币也是民俗币的第三组,采用一金一银的配套。而且两枚币都采用了同样的腊梅和对鱼的题材来打造,如果说金币让人看到了梅花朵朵盛开的热闹景象,那么这枚1盎司的银币则让人看到了银鱼跃于币面之上的生动和传神。它像是一个吉祥喜庆的传统图腾,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们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绘和期待。 作为与前两组民俗银币相传承的币种,这枚银币正面以称之为“花中四君之一”的腊梅闹春为图。腊梅敖骨峥嵘,不畏严寒,迎风斗雪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操守,向来有“寒霜独放一枝梅,芬芳敖视万木春”的赞誉,也正以此来凸显歌颂华夏子卓越优良的君子品质。设计师巧心匠思地在腊梅疏朗花枝间,隐刊一个 “春”字。寓意着这朵朵梅花历经寒冬,嗅着春的气息正怒放盛开,用花语歌唱着迎接春天的歌谣。而在中国的传统画作中,为了符合自然的神髓,对梅花造型都有一定的讲究,而银币梅花的设计也尽量采用两枝交错的形态,为币面形成对称格局,树头大枝上突而向右斜长,与币正面开满币面的梅花连在一起,将枝条的形体表现得生动形象。整个树形也与圆形的币面走向相合,将自然和规整的美感融为一体。似乎让这枚银币的背面在自然之中又含有左右对称的构图,使得文化韵味与工艺美感兼具。 古人说:“岁岁有余鱼为尊“,银币背面正是以年年有鱼为主题,搭配浪漫的飞扬彩带来诠释。象征着丰饶与富足的鲤鱼头头相接,隔空相连的玉如意,都是中华民族互敬互爱、紧密团结的暗喻,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再看鱼儿下摆轻快引发的彩带飞扬,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似是另一种悬挂在银币之上的中国结,以结表情,以结寓意,传递着很浓的民俗乡土韵味,它与寓意好事成双,年年有余的双鱼相映成辉,作为银币之上的春节装饰图。其优美的造型、灵动清秀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民族传统喜庆气氛。 整枚银币币主题突出,以中国极具特色的喜庆元素争相映辉,在方寸之间讲述中国源远流长的春节文化,虽只见一斑,但它同样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在普天同庆的春节里,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更加深刻地体味到民族文化在自己心灵深处打下的印记,是极具集结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品。这一套传统民俗春节金银币,通过最为传统的题材和精心的刻画表现出了中国民俗的特色,同时,也在中国金色文化中留下了值得铭记的一幕。(供稿:福州东泉工艺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