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孙景龙) |
发布日期:09-12-04 08:27:0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孙景龙 |
象都是贵宾一级的。既然是贵宾,甚至包括外国中央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高层。当时、现在和今后是不会因为要变现而出手的。因此,这些精品既使有真实的数量存在着,但对于大众化的纪念币市场和整个社会而言,出现的概率几乎是零。但是,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出现,也许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使精品进入钱币市场。
针对上述已知数据,笔者总的看法是:流通纪念币中的精制币、精制样币、普通样币,与金银币同样存在着铸造量和发行量模糊不清的现象,特别是流通纪念币中的礼品包装类,只要央行不公布其准确的数量,与金银币一样,任何个人、任何央行之外的单位都没资格确定,他们是说不清的,即使说了,是缺少信服力的。另外,对于现在还未出现的精制币或精制样币,绝对不能说央行未曾造过。央行未对此作过披露,因此,就不可有这样的断言。 谈到数量及版别探究话题,我国最著名的流通纪念币收藏家孙克勤先生堪称这方面的楷模。在孙克勤编著的《中国普通纪念币珍品图录》(北京出版社出版)书里,在对某款币的数量及版本,以及出现于市场的描述中,多采用了亲眼体会“发现”、“未发现”、“不多见”和“估算”等探索的口吻,十分谨慎和严谨。 孙先生在该书中多次提到,近年来仍有小批量纪念币精品在持续不断露面的现象,比如建国35年上海版精制币(P.4页),2007年4月“露面数十套”;建国40年精制币(P.18页),2007年市场出现;第11届亚运会精制币(P.19页),2005年之后一次性冒出小批量的;植树节精制币(P.21页),2006年突然出现“数十套”;希望工程精制币(P.39页),2008年在深圳突然出现“百枚”。可以看出建国35年币是1984年发行,2007年出现,时隔竟然达23年;建国40年币1989年发行,2007年出现,时隔18年;第11届亚运会币1990年发行,2005年出现,时隔15年;植树节币1991年发行,2006年出现,时隔15年;希望工程币1994年发行,2008年出现,时隔14年。 精品“突然”出现在市场的原因,据分析应该是长期存压品,或与银行机构设置及掌管纪念币的工作人员有一定关系。货币发行业务部门与钱币学会通常合署办公,有的学会管理着一定数量的纪念币,或出自于银行的行长办、行政、接待、宣教、工会等部门,应排除钱币市场币商行为,试问有谁会捂着早年精制币这么多年? 因精制币不受任何规定的管制,预计随着纪念币市场趋热,今后还会陆续出现。精品突然出现的现象,同样适用解释样币出现的路径。 样币具有集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