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孙景龙) |
发布日期:09-12-04 08:27:0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孙景龙 |
,本应当进行必要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却没做到位。同样,央行对省一级的商业银行和地市一级的商业银行掌管样币部门和责任人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力。
从货币调拨指令看,造币单位肯定是按央行指示严办的,造币厂在铸造完成后统一解缴央行,再由央行分配到其各地分支机构,由分支机构配发到省一级的“工农中建”或地市一级的商业银行。管理样币的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将样币给予银行其他部门人员,因为这会招惹麻烦,估计是从具体管理人手中直接流入民间和钱币市场。其中:极少数样币可能由央行分支机构、省一级的“工农中建”、地市一级的商业银行这3个渠道同时流入民间,而样币从造币机构直接进入民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银行什么部门、哪些人员容易得到样币?据了解,在银行总部机关并非所有部门和人员轻而易举得到样币,往往在老牌商业银行的基层出纳、货币发行口子却容易得到样币。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基层单位,即样币的出口点,但上级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各地央行分支机构货币发行处(科)具体负责样币的管理,可不要小看其中分管样币的人,就是行长想亲眼目睹样币,还得靠下级提供。如果是一位糊涂领导,管理不严,那流失的就更严重了。 经观察,在2000年5月条例施行前,央行对不断流入社会和失散在民间的样币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予以遏制,社会上不断有各种样币出现,到了2004年底2005年初甚至都不时有新版样币流出。 真正彻底扭转样币管理混乱局面的是随着2006年12月《人民币样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和实行,社会上就看不到新版样币了。尽管目前钱币市场上有高价收购的声音却无应音,因为现在的银行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了,谁还会干这傻事? 迷雾重重的样币铸造量 以目前非常有限的造币企业相关资料计算,样币单枚(套)最大制造量是2万,最小的是0.1万,已知样币品种的数量基本上是在1.5万-1.7万之间。 对于造币厂厂志等资料中提及的几款数量为0.3万的样币,笔者认为其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因为作为派发到各基层货币发行管理业务部门的样币数量,0.3万显然是不够数的,而作为高级礼品又显得简单了一些,量也多了。推测应是总数中的一部分数据。因为造币厂全档资料并未公开,而现在流入社会的一些厂志,也只是显示造币厂某一时段数据而已。 出于馈赠需要,造币机构曾制作了数量极少的精制币礼品,个别币配了证书却无编号。这个数量究竟是多少?央行包括造币机构未曾披露过。像建党、女足精制样币所馈赠的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