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流通纪念币样币(孙景龙) |
发布日期:09-12-04 08:27:0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孙景龙 |
。所以,在称谓上易与那些未发行的货币设计效果样币混为一谈。
样币的基本特征 样币与同题材的纪念币在直径、重量、图案、文字、面额等方面相同,规格完全一致,惟一区别是在正面(极少数在背面和正背两面)铸有汉字“样币”二字,阳文,左右排列。一枚套的纪念币有一枚样币,两枚套的纪念币则有两枚样币,依此类推。 从纪念币爱好者和钱币市场反馈的综合信息看,绝大多数样币是被镶嵌在不透明的硬塑料薄版的圆洞里,再装入透明的硬塑料盒内,硬塑料板的颜色以红、绿等为主。 早期样币上的“样币”二字与币文显得格格不入,字体风格与币面其他字体完全不同。放大镜下的“样币”二字刻痕明显,字体虽说不丑,但确实很难看,丝毫谈不上艺术和什么美感。笔者认为这是造币厂刻意为之,目的是勿让“样币”二字与纪念币的内容相混淆。从艺术鉴赏角度来说,单“样币”二字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后期的“样币”二字,字体稍微端庄得体一些,但与钱币主题文字的字体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 样币是怎么流入民间的 这些原本应静静躺在银行文件保险柜里的工作币,为什么会“光临”钱币市场、进入纪念币收藏者手中? 根据笔者多年观察,样币流入民间的“线路图”大致有以下几条: 1、由于1998年12月央行所进行了全国机构大改革,撤销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一级的省级分行以及各地的地一级的市级分行,成立了现在的9大区行和总行及重庆两个营管部。同时,各商业银行机构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另外,随着国内金融机构不断的增、调、并,银行行业内部之间的工作人员人事变动频繁。凡是机构进行大的调整或工作人员的变动,总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不利影响,客观上就给样币管理造成了空隙和漏洞。 2、在各地的央行分支机构、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中,具体担负货币发行、出纳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因常规的人事调动、轮换岗位、辞职离开、退居二线、正式办理退休等情况而未及时做好样币的移交、上缴、封存等程序,也不排除个别工作人员私自带走的。另外,在一些地区银行的个别领导眼里,对样币管理的意识不强,样币就如同银行办公用品中的订书机、大头针一样,特别是在进行行内干部职工岗位调整的前后,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安排,只要被调整的干部职工顺利稳当到位,还有什么必要去纠缠这些样币?加之,相关人员都是一起长期在货币发行和出纳部门共事的老同事,有时在工作交接上实在抹不下情面硬性追要或清点。 3、对下发到各地央行分支机构的样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