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炒银黑平台背后:违规平台死灰复燃 |
本没有赚钱的情况。到今年1月初,王女士已经亏损80多万元,在白银现货市场上越陷越深。 随即,在业务人员的引导下,王女士以向朋友高息借款等方式筹集30万元再次投资白银现货,已经以大智慧员工名义接触王女士的业务员当时提出更换投资指导老师,并口头承诺在春节前帮忙翻本。 而事实上,王女士随后仍是一亏再亏,半年的“炒白银”让她亏损100多万元。她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是“早上是希望,晚上是失望,到凌晨则是绝望”。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了解过程中,与王女士有相似经历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白银等贵金属现货交易市场混乱,投资者容易真假难辨。此外,贵金属现货交易平台虚假宣传,承诺保本;喊单有陷阱,不把风险控制传递给客户,相反进行损害客户的行为;代客操作,比如高频交易,刷空客户资金;操纵交易软件,捏造虚假行情,虚假价格走势图表等乱象丛生,投资者大多“小赚大亏”,或是血本无归。 违规平台死灰复燃 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2007年的不足200家,到2012年超过900家,再经2013年清理整顿,目前活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回落至不足100家。 2002年至2012年,借助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历了一次快速发展期。以渤海商品交易所、寿光蔬菜交易所、广西糖网、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年交易量过万亿元的知名交易市场就有十余家;以天津、宁波、无锡为代表的地域集群式交易市场和以有色、钢铁为代表的行业集群式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交易品种大到煤炭、铁矿石,小到兔毛、金银花,近千种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快速发展也让整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乱象丛生。据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介绍,近些年关于交易市场的投诉与日俱增,虚假宣传、欺诈交易、恶意炒作、卷款潜逃等层出不穷;“蒜你狠”、“姜你军”等价格失控事件背后都有交易市场的身影;更有肆无忌惮的电子盘与实体产业零挂钩,空手套白狼地推出“准期货”、“类期货”模式。 实际上,国家于2011年、2012年相继出台38号文、37号文,严令禁止各种投机形式的中远期交易,已经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治理。2012年下半年,多数电子交易市场偃旗息鼓,一些拟建、筹建的项目也被取消或暂停,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结束“野蛮生长”。 不过,乱象并未停止。今年1月,曾经致力于做最安全交易平台的北京某贵金属公司突然宣布停业。停业前该公司已出现异常轨迹,如交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