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祥 文殊菩萨——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文殊菩萨”2盎司纪念银币赏析 |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而神佛亦如此。传说和史料更是传承、记录这些事迹的最好明证。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这个说法不是后人杜撰的,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因此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及佛教名山,与文殊菩萨有着十分特殊的因缘。传说“五台”即是五方如来之座,五台山有五顶,象征文殊菩萨顶有五髻;文殊菩萨的典型法像是顶结五髻,手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着智慧、辩才、锐利和成猛。他头上的五髻,既显示出这位上首菩萨的智慧圆满,又表童子的天真,故又称之为“文殊师利童子”。
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文殊师利涅磐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投奔释迦牟尼学道,成了释佛的弟子。“文殊有大慈心,为智慧第一”,大乘佛教将他推为众菩萨之首,成为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文殊菩萨像在殊像寺的文殊殿,是整个寺院的主体。殿高出地面一米,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殿宇宏富,巍峨壮观。据碑记和脊枋底题字可知,该殿重建于明代弘治二年,最早建于何时虽无记载,根据传说亦可推至唐代。
步人大殿,仰头而视,可见两幅大匾悬于殿顶,“瑞相天然”、“大圆镜智”,分别书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和乾隆年间,是大清两位皇帝朝台时在殊像寺的御制匾额。两额挂于一处,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由此可以窥见大清王朝是多么青睐佛教,而又尤礼殊像寺。 ![]() 佛台上,文殊骑狻猊像是诸寺中最高的一座彩塑文殊像,总高九米零七,其中狻猊三米零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5月24日发行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2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即为文殊菩萨造像。在本色镜面的衬托下,高浮雕工艺再现了文殊菩萨像的真实形象:狻猊昂首瞠目,阔口喷张,激昂抖擞,欲似腾空。文殊头戴五佛,身披袈裟,服饰衣纹密集,薄纱透体;“人物丰浓,肌胜于骨”——面部丰满,鼻梁高隆,直通额际;眉长眼鼓;手执如意,显现出肩宽胸平健硕的体态,其造型厚重、手法简朴,姿态自然、充满生命力;眼若青莲,面颊丰满,神情端庄,正似康熙所说,“瑞向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