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光之寺——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佛光寺”1公斤纪念金币赏析 |
“……沿倚着岸边,崎岖危险,下面可俯瞰田陇……到了黄昏时分,我们到达豆村附近的佛光真容禅寺,瞻仰大殿,咨嗟惊喜。”这是1937年6月的一个傍晚,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初见佛光寺时所描绘出的情景。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的佛光山山腰,距台怀镇30多公里。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赐名“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重建的。 梁思成曾撰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文中写道:“我们一向所抱定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息,一旦在此得到一个实证了。”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所说的,“看唐朝建筑只能到日本”的逛语。因此,游五台山不到佛光寺将是一次不完整、遗憾的出游。
佛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极为悠久,从唐朝至今已千余载,有“亚洲佛光”之称,五台山申遗成功主要也是因为佛光寺的原因。
![]() 佛光寺是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第一“功臣”寺院,没有佛光寺的五台山将会黯然无光,民间更有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之说。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5月24日发行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公斤圆形金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即为佛光寺建筑造型。在币面上光洁镜面映衬下,本色反喷砂工艺显现出佛光寺大殿造型,大殿踞于台基之上,殿宽七间,如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有如一座仙林。”币面上松柏掩映,一带雾气缭绕,显现其立世年代久远、历史深邃,极尽千年的钟灵、幻化之彩,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清爽简单、祥和浩荡的气魄;其屋顶式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是衡量建筑物等级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其为最高等级的庑殿顶样式;“斗拱雄大,出檐深远”,若大鹏鸟欲展翅高飞之形,这正是典型的唐代建筑文化的最完美体现,显现出胸怀坦荡、自信十足、包容天地的大气魄,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气象;屋脊两端矗立一对高大、雄健的琉璃鸱吻造型,古雅壮丽,使整个大殿显得劲健绮丽、气度不凡;精湛工艺显现,一束光泽映射屋顶,使其尽显穿越千年风雨的仙灵之气,突显其巍峨、庄重之时,又极具金碧辉煌的华彩。
在佛光寺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35尊唐代的彩塑佛像。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雕刻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如新;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端庄之中,颇具风韵。而寺院内的国宝明代壁画,不亚于国宝“清明上河图”。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形态各异、鲜活而灵动;佛座背面有一幅唐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这幅画虽历千余年,但仍色泽犹新。在这些画里,艺术家们生动地描绘了庄严的佛像、慈祥的菩萨、英武的天王、婀娜飘逸的飞天诚笃诚挚的僧俗、供养人、既有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形态,也画出了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与敦煌莫高窟的画甚为相似。佛光寺历经数千年,有诸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到此礼佛朝圣。这些建筑、壁画,连同佛像,梁下面的一些墨迹及东大殿建筑,被人们誉为佛光寺的“四绝”,因此,佛光寺也堪称中国第一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