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胜景 菩萨顶——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菩萨顶”1/4盎司纪念金币赏析 |
![]()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富丽堂皇,也是最大的喇嘛寺。它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灵鹫峰顶;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菩萨顶属于辽代建筑,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传说就是文殊菩萨居住、说法、演教的地方。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5月24日发行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的背面图案即为菩萨顶景观造型,在本色反喷砂工艺的镜面映衬下,仙雾萦绕之上,远山层叠、延绵起伏;山之怀,极具民族特色的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样式的宫宇楼阁,形态各异;各类建筑飞檐交错、雕栏纵横蜿蜒、亭台长阶施然;其间可见,蓊郁葳蕤的松柏,显现和谐祥瑞,既有壮观恢弘之气,又不失“仙峰皇宫”之神采,极富佛国仙境之景象。可以想见,远山下的菩萨顶,在蓝天朝阳之下、温雨细雪之中,如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的水墨之迹;殿顶覆盖的琉璃黄瓦、孔雀蓝琉璃瓦,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色泽变幻迥异,犹若流动的图画,时时不同,张张璀璨……
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因此很多寺庙门前长长的台阶,一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有108级台阶;佛家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爬过长长的台阶,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远望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就寓意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了……
过牌楼进天王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穿过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的院落,就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关于“带箭文殊”之传闻,讲的是康熙皇帝从北台进香回来,经过澡浴池,见妇女们在池边洗衣裳,却有一和尚在池内裸浴,甚为不雅,怒而射之,箭中其右肩。和尚带箭逃之夭夭。康熙循血迹追至菩萨顶,发现那箭却在文殊菩萨右肩上,方才恍然大悟:“文殊幻像与民共乐。射汝,吾之错也! 逐敇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有道是,“自古风物传闻多,半是存真半是猜”。而唯以人显现、参与其间的大自然,才更为其引人之处、才富有人情味儿。
菩萨顶之“尊贵”、为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在东禅院的后小院中,一四角亭内有汉白玉四棱蛟龙碑一通,此碑立于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碑上所刻诗文系该年三月初二乾隆第五次朝台时所写,至灵鹫峰文殊寺既事是成句:“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 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曼殊师利寿无疆,宝号贞符我国家。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御笔”。其中,曼殊,梵音,“文殊”之意。其“曼殊”读音与“曼珠”相近,“曼珠”读音与“满族”读音相近。这是清朝统治者有意与文殊套近乎,意为文殊就代表满族。菩萨顶叫文殊院,故清朝皇帝对菩萨顶便情有独钟。康熙、乾隆、嘉庆等朝台,多住于该寺。这首诗写了乾隆第五次朝台时,五台山黄教领袖章嘉国师率众喇嘛念经迎驾,正好天降瑞雪,如文殊菩萨喜撒天花,欢迎乾隆皇帝光临。而乾隆皇帝见天人欢愉,便认为这是大清国江山稳固、福无量的吉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