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的守望者—— 中国戏曲文化系列大铜章作者常欢访谈 |
发布日期:13-10-19 09:22:4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胡玲燕 |
像某些民族情结一样,是可以根深蒂固的。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问:从京剧到越剧、豫剧,再到昆曲,我觉得都无法避免地会被您作品里那种细腻到完美的细节表现所感染。在您的作品里,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温婉气质和细腻精致会立刻把人带入到一种舒服的情感体验中。关于这些细节,您能谈一些当时的设计感想吗? 常:对于我而言,细节就像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始终在那里证明着什么,诉说着什么。一个故事里,每一处细节共同构筑了灵魂。 我觉得我是个执着的人,但我也一直想突破,突破很难并且需要勇气。在中国戏曲文化系列作品里有一种一脉相承的东西,那便是细节的丰富。这种丰富不是重复,而是基于表意的需要,是有各自的情绪和温度的。比如豫剧背面图案中那卸在闺房门外的箭壶、盔甲,那是一种宣示:木兰已经褪去战袍,重返家园,重还女儿装。因此,在门内贴花黄的木兰便有了许许多多的解读性。在这个系列作品中,我想过,也苦恼过,如果一直是这样的风格,会不会走向表现的失落,缺乏创造性。但最后,我说服了自己,我用这些细节,慢慢建构起我所要的那种空间,那种渲染,这便也是我讲故事的方式了。 章面的每一个戏曲形象,仿佛一首首情深意重的诗歌,让人感受到温馨与久违的喜悦。那些精致繁华的细节在无声中,把这些情怀推到了另一个高潮。京剧里,那繁华富丽的雕花屋梁、珠翠发式,李香君那折扇半遮面的娇俏多情眼神,那碰触扇沿的葱葱玉手,无不让人寻味起京剧那种耐人寻味、韵味醇厚的艺术魅力来。章面上李香君京剧形象在一遮的含蓄中,却用丰富的表情和娇俏有力的眼神融进了一股炙热的情怀,品来韵味无穷,像一个故事只讲了一半,另一半却是生生的扔给了你。而欣赏的乐趣却正是在这一“扔”中被你拾获了。 在《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丝丝侵人心弦的造型中,在杜丽娘的一侧身,一低首,柳梦梅微步向前的探寻中,道尽了情意。在形神兼具中,昆曲的婉转悠长可见一斑。而背景中,繁华的牡丹,清丽的亭台,和深处的远山,让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就像越剧中的荷花、蝴蝶、兰花指等等,越剧那清丽脱俗的戏剧特征便有了依托。 可以说,只有有了这些细微处的处理,才慢慢把各曲种的神韵晕染了出来。 问: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您是用细节谱就了您的故事。那么,您对这些故事的演绎是否满意? 常:我只能说我自己被感动了。 我在每枚章正面图案中都做了两处不规整的章边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有点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