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吴道子 须发飘如仙 |
发布日期:13-04-25 09:12:2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安首立 |
与所有关于吴道子的描述都不一样,是一个身弱如柴的吴道子,是一个须飘如仙的吴道子。此吴道子非彼吴道子,它是有独特个性的吴道子,也是有别样风骨的吴道子。大铜章本身就是气势傲然的艺术门类,自然要打造一个完全有别于常态的吴道子。由此,“吴道子”大铜章,可圈可点。
![]() 画坛上的吴道子,充满神秘之感。画史画史尊称其为“吴生”,但他自己改名为“道玄”。一个“玄”字,体现于画风之中,又为他赢得“百代画圣”之誉。大铜章塑造“吴道子”形象,也以“玄”为创作核心思路,或瘦弱脸形下巴尖长两颊深凹,或腰带非常规舞动状如流云,或宽大衣袖呈喇叭状的飘逸,外在形象,就如此仙风道骨。而其神情,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双眼紧闭,茫茫天下,均在这一片黑色之中;两手平伸,世间万物,有什么不能入我笔下?而张扬的短须,随下巴上翘平整上抬,更有独一味“吴道子”的风范。至此,大铜章背景,或有或无,已经与画面无关,即便有,也只是画家博大精神世界,花花草草之细微点缀。相关文字介绍“须发飘逸,灵感飞扬,挥毫蓄势,傲岸洒脱”,果然。 但点缀还是必须的,点缀是画家精神与技艺层面的深度挖掘。这种挖掘,大铜章表述又具体表现于取材角度。同样是传世名作,但在题材上又呈强烈对比方式,并以画家躯体一分为二,右,画家面对之处,《八十七神仙卷》:神仙结伴朝谒天尊,身挟和风,脚踩祥云,一片歌舞升平;右,画家背对之处,《地狱变相图》:孽镜台铁面高照,生前再荣耀再尊贵,也掩不住恶状丑行。巨细不遗,明因识果。由此,画家对辱与荣的认知,对恶与善的理解,对美与丑的看法,昭然若揭,一目了然。 《八十七神仙卷》大铜章表述,是在浮雕体积平面之上,浅刻暗暗线条,淡到不能再淡,只是看似有实则无的一点影子。冠世巨作《八十七神仙卷》,绢本水墨长卷,87位白描人物,交错回旋,场面宏大。大铜章尺幅有限,也只能如此。另一幅《地狱变相图》,则是局部写意具象,此“写意”,是浮雕层面的“写意”,或半裸人物,或莲花卷云,均为相对的概念塑造。但吴道子的劲怒笔力,阴怪变状,仍有入木三分的深刻。 作为经典传世之作,《八十七神仙卷》被认为是中国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可与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肩,又“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徐悲鸿)。而《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条,又特别适合大铜章形态生动与细腻地转换。也就是说,仅凭大铜章正面图案蜻蜓点水式表露,远远不能触及《八十七神仙卷》深层的艺术魅力。正因为如此,大铜章背面图案,所有尺幅,均为《八十七神仙卷》独占。但这个“独”,又不是波澜壮阔地展示,而是把笔墨重点分为两路,一是动词的“画”,一是名词的“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