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非理性艺术表述 |
发布日期:13-04-24 09:24:2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黄沙吹尽 |
非理性是一种状态,艺术家思维发散的状态,艺术创作天马行空的状态。不同于科学家的严谨,也不同于哲学家慎密。所以,同样的“起源”,表现于大铜章,就完全是非理性但却是艺术的表述。
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或自生论,或无生源论,或化学起源的假说,或宇宙生命论,等等,可以有多种臆测,也可以有多种争议。但对于艺术家,不需要寻根究底,也无法寻根究底,尤其是大铜章尺幅两面的阐述,科学是第二位的,艺术才是第一位的。由此,或有“起源”主题,或无“起源”主题,抽象与具象的表达,只要把握住感觉的存在,而这种“感觉”,又与“起源”有隐隐联系,那么作为大铜章,它就在艺术上达到了它的创作目的,理论上可以称之为“表述的最佳境界”。 但整个构想的框架,还是严肃的理性的思考结果。同样以地球为大背景,但正面图案选择的“陆地”,背面图案与之相对,选择的是“海洋”。不同的生物,不同的起源,不同的环境,又有不同的衍生方向。它们是相对立的,相融合的,同时又是相辅助的。艺术表达层面,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生命通道,对“起源”进行共同意义的诠释。 ![]() 抛开“起源”主题,大铜章正面浮雕制作,就典型是无主题艺术佳作。色调浓烈,风格豪放,但内中又带有江南女子的纤细与妩媚。浓烈处,如色彩堆积的油画,尤其是象征陆地的岩石纹,起伏之态,乱如长空絮云。但它不羁,它桀骜,独断专行,无拘无束。百年、千年、万年、亿年,始终如此。与之相对,形态如棘龙的陆栖脊椎动物化石,又以规则的弧线和不规则的伸展,将岩石纹组合的地球,撑开巨大的裂缝,生命由此艰难但坚韧、坚毅、坚持地伸展。棘龙化石的截取,更多是从美学角度考虑,左上弧与右下弧正好形成相对的两个半圆,棘龙脊椎的排列,或长或短,或满或缺,也是富有音乐节奏的对称。特别是右侧的半圆,状如眼,似正做生命的深思。画面截取本身就带有抽象色彩,由此延伸,又会有无数种天马行空的想像。但归根结底,它又是化石形态本身,是定格于章面,生存于白垩纪的最大肉食恐龙——棘龙的化石。篆书“起源”镌刻之域,是被抹成平缓向上的体积,以此点破主题,又有无尽含义——生命,自此而生?意味深长的还有,“起源”之“源”, 镌刻过程,有意无意漏个左侧的“水”。故意挪移“水”至背面图案,或者,以此提示“水”特别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