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形势日益严峻,进入2008年,在内外不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当前又呈现高通胀、经济过热与经济下行风险并存的新变化。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
郭世坤:依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当经济出现下滑时,应当采用扩张性宏观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当通胀上升时则应当提高利率收紧信贷来抑制通胀。目前的局势是,如果央行要实行扩张性或稳健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增长,其副作用会导致物价的进一步走高;而进一步采取紧缩性宏观调控来减少总需求压低物价上涨的幅度抑制通货膨胀,则会使导致面临下行风险的经济增长受到进一步损害。因此,当前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在多重经济运行干扰因素中寻求平衡。当前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仍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但同时必须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大幅下滑,通胀转化为滞胀的情况。
内外部风险的不断增加,给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短期政策实施形成了压力。因此,必须密切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方向和力度,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力和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波动的现象,保证调控手段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来源: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