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鼎盛期的江西制币业 |
发布日期:12-06-12 08:29:1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 |
古人将钱称为刀,繁体的钱字右边有两个“戈”。明人郑瑄的《昨非庵日纂》有段名言:“钱之为物,人所共爱,势所必争;骨肉缘之启衅,缙绅因以败名,商贾因以损躯……”这是文人对钱的赋格,单纯地从它的属性来说,钱只是货币而已。
到了宋代,江西已经占据了全国货币制造中心的地位,宋真宗时全国铸铜钱的主要是四监,即饶州永平监、江州广宁监、池州永丰监、建州丰国监,其中前两监地处今江西境内。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为利益冒险的民间私铸的猖獗,风光一时的制造基地到了南宋时也难免走向衰落,繁华转眼成过眼云烟。 风光无比 永平监成铜钱铸造中心 《宋史》记载,宋真宗时全国铸铜钱的主要是四监,即饶州永平监、江州广宁监、池州永丰监、建州丰国监,其中前两监地处今江西境内。在江西除饶州、江州两处规模较大且长年稳定生产的钱监外,还出现有三处重要铸钱处,即虔州铸钱院、信州铅山铸钱院、南安军钱监。 其中,永平监更是一度成为全国铜钱铸造中心,风光一时无两。 专家许怀林研究认为,永平监设在饶州(今鄱阳县)城郊,它始建约唐肃宗乾元初年(758年),北宋初年它已是唯一的铜钱铸造基地,这时永平监的铸钱量直线上升,太平兴国以后再增加为四十万贯。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鼓励开矿扩大铸钱,铸钱监和铸量都空前增多。根据记载,元丰年间全国铜钱监十七处,达到宋朝铜钱铸造量的最高峰,成为南宋财政的支撑。 永平监铸钱中心地位的维持,得力于原料供应比较充足,比较稳定。唐朝在饶州设永平监,依据江西地区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江西已经是炼铜和铸钱的重要地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乐平的矿产,唐代乐平县辖区包括今天的德兴市,当时以银矿的产量最多,但古人发现“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在宋代,供应永平监铸钱原料的厂矿,在饶州境内的主要是德兴的兴利铜场,紧邻饶州的信州有铅山场。铅山场是宋代以胆水浸铁炼铜的主要生产基地,它在兴盛时期,经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集,一年采三十八万斤,全部运往饶州。另外,永平监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中心,还在于其铸钱的技术,宋代铸钱的技术指标,甚至是以永平监的指标为标杆的。 实际上,除了饶州永平监,江西在宋代铸钱的还有江州广宁监、赣州铸钱院、铅山铸钱院、临江军丰余监、抚州裕国监。 假币泛滥 销毁铜钱再夹泥沙重铸 孰料到了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