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一年跌价逾三成 |
发布日期:12-06-10 09:10:5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
![]() ![]() 作为机制币市场的主力品种,主要铸造于20世纪初期的“袁大头”银元向来被看成是市场价格升跌的风向标;2011年6月开始,“袁大头”价格大幅跳水,至今价格已较历史高位跌了30%,机构投资热情大减。业内人士认为,“袁大头”已逐渐进入逢低买入期,建议多关注品相优良、地方制作的品种。 文、图、表 记者井楠 2012年6月,距离“袁大头”价格开始回落刚好一年。记者走访了二级市场与拍卖行发现:对比2011年5月,“袁大头”银元普遍价格回落超过了30%,一度暴涨至700~800元一枚的普通银元,目前的二级市场成交价多在450~550元,一度高涨至3000元以上O版“袁大头”,而今多数产品的价格回落至一两千元,少数价格仍维持在三四千元的高位。 市场行情 机构投资热情锐减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纸币市场价格高位回落,殃及“袁大头”价格大跌。广东正元典藏的刘川介绍说:“袁大头是机制币市场的主力交易品种,同时也属于中低端币种,受影响面最大,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与之相比,清末反龙币等小币种所受的影响反而较小。” 记者从二级市场上了解到,由于资金匮乏,机构对“袁大头”的兴趣大幅度递减;拍卖市场中,机构操作行为也大幅度减少;而在2009~2010年,“袁大头”一度遭到多家投资机构的疯狂抢夺。尽管如此,广东粤宝的朱志刚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机制币市场,其实是件好事;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藏家逢低买入、市场健康发展。 价值评估 品相不同价格差两倍 在二级市场,袁大头的品相差异是决定其成交价格的最重要因素。毕竟,错版、O版的袁大头只在市场交易中占据了一小部分,普通版的袁大头才是广州市场的交易主力。按照NGC(美国钱币鉴定评级公司)的评级标准,目前广州市场上的袁大头,只有10%~20%的份额可以评为60~70级,即未在市场流通或基本没有流通过的钱币;其余7成以上,评级均在60以下,属于流通过的货币。 60级以下与60级以上相比,品相价值差异极大,市场销售价格至少差了2倍,普通款的袁大头,60级以下多半500元左右的单价成交,而60~65级以上者,成交价格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65级以上者,以2000~4500元成交,数量十分稀少。 除品相外,版面差异是导致拍卖市场上“袁大头”价差几十倍的主要原因。2012年拍卖市场中,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大S与小S版,二级市场中以10000~15000元的单价成交。这类钱币背面嘉禾交汇处有一个S,据悉其与O版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