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铸币中的特殊品种——花钱的特征分析 |
它的主要职能并不是通用货币。因此,在钱币专家眼里,它的地位是不高的。清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说 “藏钱以足补史传之缺者为贵,故异钱可考者上也,无可考者次也,厌胜下也。”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也强调应按照古钱的定义,把各种非正用品与历代钱区分开来,并认为“历代中央政府及著名地方政府所铸造而发行之钱币且能通者”,是主要收藏对象。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非正用品呢7古钱币专家马定祥曾讲过对待“花钱”,我们不应以“货币”视之,而应以“文物”视之。文物者,乃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历史上有其价值的东西。而历代的花钱实物,其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文化、娱乐、书法、美术、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个可供研究发掘的宝库。
各种镇库钱、开炉钱、雕母钱等,本身就是值得重视的与历代钱币铸造制度密切相关的实物。各种纪年上梁钱、纪年祝寿钱、纪年瘗钱等,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不少花钱,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如唐代高昌国铸行的“高昌吉利”钱;南宋抗金时代刘光世所铸的“招纳信宝”三色钱;太平天国 “恩流西粤”背“德著皇都”大钱;清末浙江金钱会抗清组织铸“义记金钱”;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时所铸的 “替天行道”背“保清灭洋、庚子”钱和“水陆平安”钱,以及张献忠的 “西王赏功”三色钱、太平天国大花钱以及各种义军的凭信钱等等,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珍贵历史文物。 各种宫钱,如挂灯钱、上梁钱、万寿钱、祝圣钱、金银赏赐钱、金冥钱等等,则是封建王朝皇室贵族奢侈的宫廷生活的具体见证。至于各种花钱的钱文,则是古代书法、文字的集萃。花钱上的图案花纹,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历代花钱上的文字和图案,不可避免地打上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烙印,不可避免地带有种种封建迷信色彩,精芜并存。我国现代新铸的种种纪念币、纪念章,在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对古代花钱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