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铸币中的特殊品种——花钱的特征分析 |
有吉祥祝语的花钱,均称为吉语钱。官炉、民铸均有,品种极多,形状各异。上述开炉钱、祝寿钱、祝圣钱、包袱钱中,有不少也可视为吉语钱。传世比较常见的有“金玉满堂”吉语钱(图20)。
八、佩饰钱 古人佩带身上作服饰用的钱形铸品,也称佩钱。佩钱起源于汉代,原为钱形带扣,后在其上增添各种图案或吉语,如“日入干金、长毋相忘”,“予天毋极、宜子保孙”,或吉祥语与钱名相结合。早期的铜扣及佩钱穿孔常呈菱形,使系带后仍可保持文字的上下位置。后世各种圆形圆孔花钱,往往也可作佩钱使用。有人认为镂空钱也是种佩钱。还有些佩钱,除钱形外,上部还有环扣等附加物。佩钱中还有 种雅玩钱,铸有“文星高照”、“状元及第”等吉语及魁星等图形的,又称魁星钱,铸有台阁人物图形的,称台阁钱;铸有诗文的,称诗钱;铸有“琴瑟友之”的,称乐钱;铸有酒仙的,称酒钱;有的两面分别为“ 色香花红十里”、“状元归来马如飞”的诗文及图案,画面布局匀称,人物形象生动,制作精美。 九、凭信钱 作为凭证或信物使用的钱币或钱形铸品。南宋初年刘光世为招纳归附金兵所特铸之金、银、铜三色“招纳信宝”钱,是世所公认的凭信钱。清咸丰年间天地会支派金钱会所铸之“金钱义记”以及浙江天地会所铸之“天朝通宝”背“永”、 “皇帝通宝”背“圣”、 “太平通宝”背“文”、 “开元通宝”背 “武”等,皆为天地会凭信钱。义和团运动期间天津义和团所铸的“水陆平安”钱(图25),也属凭信钱类。
十、行乐钱 为饮酒、行乐、下棋博戏等钱形铸品。1968年在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套四十枚钱币,其中二十枚铸有“第 ”至“第二十”记数文字(图26、图27、图28),二十枚为“圣主佐”、 “饮酒歌”等阳文韵语字样。经考证是西汉宫中行乐钱。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宋代的象棋子,存世多为铜质,或为无孔圆钱形,或为方孔圆钱形。无孔圆钱形者或为两面汉字,或为 面汉字、面图形。方孔圆钱形文字及图形在同面上,传世尤少。 北宋时期兴起种博戏工具,俗称“马钱”或打马格钱。李清照曾称其为 “深闺之雅戏”。钱上或铸有马形马名,或铸有骑马将军及将军之名。《事物绀珠》书则介绍了种打马的玩法 “打马用铜钱或牙角为钱样,共五十四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骰子掷打之。”传世马钱品种甚多,有的还是宋元时物(图29),但后世也有仿铸者。宋金元时期还有种钱形博戏工具卜戏钱。如“泰和小打”背文“君子卜戏”钱,然既称小打,或许与“打马格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