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别致的“马兰钱” |
在笔者的钱币藏品中,有二枚红铜质而图形别致、制作精良的“马兰钱”。该钱正面图型为一匹低首马,背面圆圈内环以楷书的“德淳制赠”字样,钱径2.8厘米,重6.8克。它是民国时期由四川铸造既无地名标识,又无面值的铜币,属于我国近代机制铜元中的一种特殊而又罕见的种类。
“马兰钱”始铸于民国7年 (1918年),当时,云南军政府总督唐继尧率护国军进驻重庆,主持召开滇川黔三省联军会议,并宣布就任联军总司令一职。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重庆铜元局特地铸造了一小批量以马为图形的纪念币。其造型精美,材质纯,有黄铜、红铜及白铜之分;轮边又有光边,齿边之别。然而,尤以铸有齿边的最为稀少。 该币的大量出现,是在民国15年(1936年)前后。当时由于军阀割据,为了筹集大量的军费之需,成都造币厂铸造了一批减值铜元,马兰钱就是其中的一种。对该钱构图的设计,艺术家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正面版式均为马,其形态各异,身姿矫健,栩栩如生,颇有千里马之雄风。 四川马兰钱正面图案 四川马兰钱背面图案 背面中心或有一石,或依附于石上而有兰花,且花之叶片因错落有致地向四周舒展,秀姿馥郁,有如君子彬彬,似淑女婷婷,别有一种幽淡清孤的风韵。其中,也不乏有达官贵人为婚嫁、祝寿、乔迁、奖赏而特制的赠品,但每次铸行的数量并不太多。 在此类不同品种的钱币中,以其钱面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骏马为正面图型,有奔跑状的马、卧马、昂首前视马、低头回眸马等。多数马匹的头向左,只有少数的头向右。另外,还有带马鞍和无马鞍之分,在鞍马当中,又有小头小眼驯马和大头大眼烈马之别。 2、不乏有以其它动植物作主饰图,如:飞雁、青蚨、春牛、折技花叶、松鹤等。 3、该钱背面图案以兰花饰图最多,其中,有蟹爪兰、石束兰、插枝春兰、五瓣兰等。另外,还有少数如:嘉禾、芙蓉、牡丹、秋菊、棉桃、腊梅等,不一而足。 4、在个别马兰钱中,有中华民国早期的五色国旗和后期的青天白日旗。偶尔也见铸有“1”、“2”、“5”、“10”、“100”等标明面值的数码,不过,却少之又少。 5、马兰钱一般都不铸文字,除极个别者铸有“古今君子”、“某某制赠”等字样。 6、铸造过程中,因制模、配模、脱坯、压制等环节上出现差错,而成为与普通铜元有明显区别的错版币。致使出现了合背而两面都有同一图形,或因合面的光背而无图无文。 该钱币按其直径大小,与当时通行的50、100、200面值的川币在市面上等值流通。因其图案设计之独特,令人赏心悦目,因而,受到了当时民众和商家的欢迎而乐于使用,并很快就被人们收藏起来了。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在流通中的切实体现。 堪称是近代机制铸币中佼佼者的马兰钱,在四川铸币史上,由于具有一定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之存世量稀少,所以,至今该钱币的传世品大都能保存得较为完好。为泉友们所钟爱,尤为显得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