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通宝九螭催生钱赞赏 |
发布日期:08-11-27 10:16:06 作者:袁华惠 王纪民 新闻来源:收藏快报 新闻点击:2464 |
龙生九子,螭是龙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故有人称它为螭龙。据有关著作记述,早期的螭圆头尖嘴,似蛇和壁虎。战国和汉代是螭的兴旺发达和定型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螭纹,大都是汉代的形象。在战国晚期和汉的玉雕中,螭的身躯已经完全脱离了蛇的基形,而向虎形靠近,头部渐呈方形,身躯更加健壮。《说文》:“若龙而黄……无角曰螭”,但有关资料显示,战国和汉的螭有的有角,而且造型各异,有的后脑上还有鬃毛。汉时的螭,四足在战国时期由身下侧行走状转化为置身两侧各两足成匍匐状,四肢似兽,足拳握、尾长,末端分两支,呈反卷状。
笔者藏有一枚周元通宝背九螭纹花钱,外径近10厘米、厚近0.9厘米,重达300克。青铜质、铜色微红,黑漆古传世品杂有红斑,包浆老成入骨,微泛幽光,温润如玉,地张平整,铸工精整。面文是隶书对读“周元通宝”四个大字,古朴苍老,深峻有力度,书风基本脱胎于“周元通宝”流通钱,部分笔画作了改动,“双王宝”引人瞩目。钱文凸显庄严肃穆、大气磅礴的王者风范。穿口方正干净,两面倾斜,无残渣流铜。边郭为S形如意纹,象征吉祥。背面是九条高浮雕螭龙,整体形象符合汉螭纹,但有细别,头部有洞狭之分,颈部有长短之别,有三条螭的后脑有鬃毛,有抬头、曲颈、俯首几种姿态。眉、眼、鼻、爪、脊都用手工阴刻勾勒过,清晰可辨。形象生动,肢体光洁,犹如打磨过一般,立体感极强,宛似一块由墨玉雕琢成的仿汉九螭钱。 唐亡以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新五代史·周世宗本纪》载:显德二年(955年),柴荣废天下佛寺3336座,毁佛像铸钱,以解决当时国中钱币缺乏的困难,钱文名为“周元通宝”,采用开元通宝的形制和字,只改“开”为“周”。由于该钱系铜佛所铸,民间传说,佩之能祛病消灾、催生得子,从而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各种图纹的花钱也应运而生,历代累铸不绝,连日本、安南也仿铸。周元通宝花钱大小不一,钱文有楷有隶,背纹多以龙凤为主题,高浮雕,铸工精,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有一枚钱文与本品基本相同,背纹为仿汉镜龙虎纹,造型特异,但钱径较小。周元通宝九螭钱未见于著录,此钱以其存世稀少、图纹独特、形制超大厚重、钱文规整、铸工精湛、包浆老成、品相上美,堪称周元通宝花钱中的翘楚,在众多的花钱中也属出类拔萃的精品。 综合判断,此钱为明清之物。鉴于此钱的诸多特点,尤其是富丽堂皇的九螭吉祥纹,恐非一般富贵人家所持之物,可能是一枚宫廷中特铸的祈求连生龙子、平安吉顺的催生钱。应为官炉所铸的精铸版。 此钱品质不凡,演绎了中国花钱中绚丽多彩的龙文化,具有较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供藏友鉴赏。
![]()
|
上一篇:闽南最早铸币———康熙通宝背漳钱 |
下一篇: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