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2008年《钱币》报博览会特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风筝起源于我国 春秋 时代,相传是墨子研制三年而成,至今已有 2000 余年。到南北朝时,风筝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逐渐转化为宫廷娱乐项目。到了宋代,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是风筝。北宋 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描绘了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名为《村居》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它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农历二月,房前屋后、小河两岸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在杨柳长长的绿色枝条间飞来飞去。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有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此诗有景有人有事,色彩鲜艳,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我国发行的贵金属币上也出现过儿童放风筝的图 案: 2006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 29 届奥运会金银纪念币(第一组),其中一枚银币的背面图案为儿童放风筝的情景,他拉着风筝线,迎着风飞快地向前奔跑,努力将风筝放入高空。两只燕子在他身前身后飞翔,显露出春天的气息。 2004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甲申贺岁币,背面图案亦为一小男孩正牵着风筝向前奔跑,以便将风筝放得更高,他歪戴童帽,一只鞋也快要掉了。画面极富生活气息,生动活泼地描绘了儿童放风筝的欢快场面。 1998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迎春图金银纪念币,其背面图案为三个儿童,或揹着或提着风筝,或将风筝放在地上,正等待着东风的到来。正如清人孔尚任在《风筝》诗中所描述的那样 “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我国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5 盎司扇形银币,其正面图案为正在著作的曹雪芹,背景中就有一幅风筝图。
其实,在更早一些时候,我国邮票上就出现了风筝图。那是 1980 年我国发行的《风筝》邮票一套 4 枚,分别是雏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无论是贵金属币还是邮票上的风筝图案均可以从曹雪芹的 《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中找到。
人所共知,曹雪芹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除创作了小说《红楼梦》之外,还写作了《南鹞北鸢考工志》。 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中,曹雪芹将以往流传和自己创制的风筝绘成图谱,并编成通俗易懂的工艺歌诀,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这样就使原来接触、学习、研究过它们的风筝艺人继承下来。直到新中国建立时,北京制作风筝的名家所用图式,大都出自《南鹞北鸢考工志》,形成了“曹氏风筝”这一流派。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在《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自序中是这样写的,他有一位 朋友于景廉,当兵伤足,成了 瘸子, 穷困潦倒。已到年关,家中三天揭不开锅,儿女啼哭。无法,他来向曹雪芹借贷。于景廉无意间向曹雪芹提及,京城的公子哥买一只风筝的钱,足够他一家老小好几个月的生计。曹雪芹一向喜欢扎风筝,就随手扎了几个给于景廉,叫他拿去卖卖看。除夕那天,于景廉牵着驴,满载时蔬酒肉前来道谢。原来曹雪芹给他扎的风筝早已高价售空。曹雪芹由此顿悟,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皆可自食其力。于是这就促成了曹雪芹写出了这样一些书稿。
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于过去是为“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于当今,则对于中国风筝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现在,风筝作为一种艺术,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