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A股"牛"在哪里? |
一季度是个低拐点,但市场拐点的预期目前又直面一季度公司业绩风险的潜在冲击,行情因此在“一季度是拐点、一季度有业绩风险”之间摇摆不定;再则是,近期欧洲爆发银行债务危机促使欧美股市连创新低,从而使得许多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变得犹豫起来,但同时又有许多转入股市的产业资本认可2000点附近将是A股市场的长期底部,抱着“只会套些时间,不会套住资本”的理念,在行情速降调整后开始提前介入预期中的“复苏行情”,使得行情在短空与长多之间震荡整理。
本周三,股指出现今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在“去库存行情”速降调整后,这虽然还不能表明行情已进入“N第二笔”的复苏性行情中,但已是一次“复苏行情”的预演。由于3、4月份市场仍处于年报与一季报风险的影响周期内,期间行情或许仍将处于震荡整理、为“复苏行情”蓄势的状态。但“复苏行情”预演的出现以及下述因素决定着今年“N”形架构行情中的二次反弹不需要等到下半年。 一、从去年四季度起不断推出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从二季度开始将在微观层面中将逐渐见效,导致经济数据与公司盈利数据相对于一季度形成环比增长,进而确认出一季度的低拐点,给市场发出一个复苏的信号并形成更为明确的复苏预期; 二、去年12月份“去库存”后,一季度经济与公司盈利之所以欲振乏力,很大一个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房地产左手牵动着投资,右手带动着消费,还决定着资产价格水平,其低迷自然会牵动全局。目前有利的信号是,最先下跌、跌幅最大、成交最低迷且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珠三角地区房地产交易已开始明显复苏,这种现象如果得到持续并向其他地区蔓延,必能对经济复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去库存行情”回调后正在寻找一个“需求底”,1664点确认的是一个行情估值底,后期将寻找与确认一个业绩底,如果一季度公司的“业绩底”得到确认,行情必然会在复苏预期下转而向上,从而使“N”形的二次反弹不再需要等到下半年。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用创新思路解决大小非问题 桂浩明 从去年开始,大小非解禁流通规模明显增大,今年更是进入高峰期。巨额大小非解禁对市场是有很大影响的,从去年起,市场上就一直有人在呼吁要规范大小非的流通问题,不少人看来,只有解决了大小非问题,中国股市才有盼头。 大小非问题之所以受到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一来是因为股市下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感到与大小非解禁后的集中抛售有关,要求限制大小非的流通以维护股价稳定;二来是的确有些大小非的流通随意性较强,在交易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够规范的行为发生,使得大小非在流通过程中各种矛盾较突出。虽然去年有关部门对于规范大小非做了一些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效果。但总体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们注意到,本次两会期间,证监会有关人员并不回避大小非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思路的设想。譬如说,根据目前小非数量已经不是很多的实际,提出将重点放在规范大非上。这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小非来说,持有者分散,对其进行过多的限制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还不如在市场点位还比较低的时候,尽快让其流通,这也是为以后的发展扫除一个障碍。而对于大非,一个思路是丰富大宗交易模式,通过大宗交易,避免股票过多地直接从二级市场减持,减少对行情的冲击。在海外,大宗交易是很普通的形式,但在国内发展得较缓慢,这里也存在一些制度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使得大宗交易成为承接大非减持的主要通道,会使得大非的减持比较顺利地进行。当然,大非的规模很大,大量流通靠大宗交易也是承受不了的。这里还有另一条思路,就是给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