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币话(19)劫树摇钱(贾关法) |
发布日期:11-02-20 08:31:2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贾关法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汉墓出土了一棵摇钱树,通高198厘米,由基座、树干、树冠等29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除基座为红陶质外,其他均用青铜浇铸。整体分7层:顶端饰凤鸟;以下2层饰有西王母、力士等图案;其余4层为树身,插接枝叶,向四方伸展,叶上铸有成串方孔圆钱汉“五铢”,以及龙首、朱雀、象、鹿等饰物。 四川三台永安汉墓出土的摇钱树座,还雕刻着一幅极其生动的画像:髙大的摇钱树挂满金钱,压弯了树枝,树下有2人用竹竿采钱,串串金钱纷纷坠落;另有2人正弯腰拾取地上散落之钱,忙得不亦乐乎。有趣的是,树下还有一只美丽的凤鸟,展开羽翼,翩翩起舞;几只调皮的猴子悬挂于树,学作采摘状。 据统计,我国迄今发现的近200棵汉代摇钱树,极大部分出土于四川、云南和贵州,其中以四川为最多,云南次之,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即以成都为中心,分布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沿线。 以成都为起点的西南丝绸之路(亦称“南方丝绸之路”),比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西北丝绸之路要早200余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丝绸之路。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当他历尽千难万险到达大夏(阿富汗),却惊奇地发现商人们经由印度贩去的四川特产—蜀布和邛竹杖。显然,无名的开拓者早已打通了另一条丝绸之路。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禀报,推测西南可能有一条途经身毒(今印度)的秘道,通往大夏。这一消息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于是派出4路人马前往探索,却被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当地部族阻挡。其中一路幸运到了滇池,受到滇王的热情款待,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使命。 张骞没有想到,在他出生前数百年,民间通道早已将中印两个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为开发巴蜀,造福于民,开凿通往宜宾的“僰道”(僰族人聚居地)。据说开山凿路十分艰难,这位以修筑都江堰闻名天下的水利专家,竟想出了一个“火攻”的办法,即就地取材,堆薪烧岩,令山石脆裂,使工程得以“略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西南夷”的统治,继续修建向南延伸至昆明的“五尺道”。 西南丝绸之路的另一条干线,被称为“旄牛道”。即从成都出发,经邛州、汉源(旄牛)、西昌、大理到保山,进入缅甸后,再从水路或陆路到达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