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丁”首次亮相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难言退出 |
投入应该更多投向民生相关的领域,而不是用于投资”。陆磊说。
通胀预期回升 货币政策难言退出,但通胀的压力则已迫在眉睫。 市场普遍预测,通胀压力在3月份有所减弱之后,二季度有可能重拾上升趋势,进一步对货币政策形成压力。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在一份报告中预计,3月份的CPI同比将上升2.6%左右,环比下降0.4%,但预计二季度的CPI平均为3.0%。中金公司则预计,CPI在年中可能达到4.5%,甚至可能更高。 中金公司认为,今年生猪市场由于疫病原因,价格存在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这将带动CPI的上涨。如果猪肉价格增长30%,则通胀在年中可能超过5%。由此,中金公司呼吁尽快针对通胀调整货币政策,并且还警告说,年度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使通胀可能超出预期。目前年中CPI达到4.5%的预测,是基于上半年人民币采取升值与升息的假设,而如果宏观调控政策不能适时推出,通胀有可能会高于预期,下半年将不得不加大汇率与利率政策力度,来控制通胀。 “今年通胀压力确实比较大。”陆磊说。决定国内通胀压力的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货币推动的通胀预期,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动力,三是成本推动因素,第四个因素是翘尾因素。目前货币推动的通胀预期已经稳定下来,产能过剩决定了需求上不支持通胀,但是成本推动因素和翘尾因素值得关注,翘尾因素影响将在5-8月达到高峰,所以三季度的通胀压力最大。 此前,李稻葵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将会有一个较高的增长率,但通胀形势也比较严峻。“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涨幅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 2月份高达2.7%的CPI涨幅,已经快要触及3%的重要数据关口,并已经高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使得中国再次进入“负利率”时代。 财政政策应先退出 “负利率是加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陆磊认为,目前央行决定加息与否必须考虑CPI、热钱和利息负担三大因素。 此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加息取决于负利率问题、通胀预期以及中美利差三方面的因素。由于美联储依然维持低利率,如果中国率先加息,人民币与美元利差加大会吸引热钱涌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央票的利率在年初调了两次后,也没有再往上走。“因为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也会吸引热钱进来”。 此外,加息对民间企业的流动资金有挤出效应,如果货币政策先于财政政策退出,则货币紧缩的首要对象是民营企业、小企业。对于企业来说,由于今年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他们已经面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