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12日暴跌4.06%之后,国际金价4月15日再度断崖式跳水,纽约黄金期价最低探至1356美元/盎司,跌幅达9%,创2011年2月以来新低,同时创下自1983年2月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黄金的避险保值属性是否还在?是否真如索罗斯等人所言,黄金已走上末途?请看本版朱利安·菲利浦的文章。
“熊”出没,“避风港”还能避风吗?
不要被盈利蒙蔽了对‘避风港’的认识。‘避风港’是永远存在的,即使其他一切都失败了。极端的考验尚未到来,但历史将作出证明。
何谓“避风港”?
“避风港”应该是一项长期投资,在极端金融情况出现时,仍能在国际中保持其价值。黄金是这样的资产吗?毕竟它已从高峰时的1921美元/盎司下跌到1344美元/盎司的低谷,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下跌了30%。索罗斯曾经形容黄金为“终极避风港”,但也说过这是“令人失望的避风港”,格林斯潘也形容黄金为“在极端情况下的钱”。
为保值还是为投机?
过去两周,金价先下跌100美元,之后又大幅下跌了200美元,而实物黄金的销售几乎完全来自SPDR黄金ETF基金。两家美国大银行(行情 专区)高盛和美林,联合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抛出了400吨的空单,以确保突袭成功。
直到今年以前,ETF持有的黄金变动很小。因为其股东是长期投资者而不是以金价波动盈利为目的的贸易商,他们长期持有黄金以求保值。
所谓长期,例如在印度,黄金从母亲到女儿,代代相传。黄金作为贷款的抵押物,通常不出售,除非价格太高才会出售,但出售的同时也会打算在金价回落时再买回来。
上个世纪,黄金投资者把自己的积蓄和收益放到黄金上来抵御风暴。尤其是欧洲人,凭着其在瑞士存放的黄金,才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货币崩溃后得以重生。这些黄金的长期持有者都支持格林斯潘,认为持有黄金是用来应对极端情况的。
但进入SPDR黄金ETF的还有贸易商,他们持有黄金是为了等到价格上涨时,可以从中获利,索罗斯之类的对冲基金就是如此。他们买黄金,是因为预期美元会发生货币危机,买金是作为在中短期内对冲美元崩溃之用,但崩溃没有发生。而作为“避风港”的黄金被买入后,就不会轻易卖出。
美元崩溃不来,黄金失效?
不能因为美元没有崩溃,就说黄金不是“避风港”了。它仍然是。
如若美元崩溃,黄金就会作为“避风港”,保持其国际价值,从而金价上涨。但不能因为美元崩溃未至,就说黄金不是“避风港”,因为它还没有经过考验。
或许你会说,“但是金价大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