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背着整袋的现金跑来跑去,为的是尽快拿到采金权。”出身浙江的前煤老板刘军说,一两个月前他在云南东川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见到过三位煤老板对一座小金矿采矿权的竞价战,最后成交价比最初高出近60%。
前不久,还接触过山西的一个副县长,后者正带领当地煤老板组成的一个金矿考察团在内蒙考察。
“就算你没有采出黄金,只要你能提供金矿储量与开采状况的证明,就会有一堆煤老板围着你转。”刘军描述说,煤老板虎口夺食的高招很多,提高开采证报价、一次性支付,或邀请当地关系人士持“干股”。刘军一个同乡煤老板在内蒙一口气买下方圆近20平方公里矿区的采金权。
煤老板们在海外的争夺同样凶猛。
新加坡人王伟,某国际开发有限公司CEO,最近在为中国一些民间买家在东南亚购买金矿做中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中有些煤老板,手里运作的资金都在千万元级别”。
“这些买家抢单很激烈。”王伟解释说,东南亚地区的金矿勘矿权费用是以“金矿储量/开采年限×一定百分比”计算,这个“一定百分比”与黄金现货行情挂钩,通常行业水准为10%左右,而现在这些中国买家为抢单,已经把它抬升到了15%-20%。有人甚至拿着高盛的报告,说年底黄金会到1200美元/盎司,要求按1150美元的预测价来推算百分比。
如此高的百分比,一旦最后挖不到金,损失会非常惨。但愿赌者仍然超多。王伟曾帮助几位国内煤老板以接近20%的百分比竞购在印尼与菲律宾偏僻地区的金矿。“他们也是情非得已,因为有些质地不错的金矿勘矿权两三天就涨一次价。”
命悬泡沫
在群体性亢奋中,豪赌的风险看来的确在上升。
“买到手了,废矿一个,不能采”,老闫在全国看矿之前,找了数不清的专家问过金矿买卖中的陷阱,“储量报告很容易就弄出来了,几个人关起门来在屋子里面编就成,除非买的时候自己探,但又太复杂太耗时”。
金矿卖家的“包装”技术和障眼法是另一个陷阱。
“在甘肃几个以前产过金矿的区域,方圆数十里都见不到人,但只要靠近金矿的地方,都会有生活设施很好的办公楼,卖家常常用这种门面功夫成功抬高了要价。”一位采掘业的证券分析师透露,很多前煤老板买金矿时,都是按以往“采煤矿”的专业知识来估算金矿的真实价值,以为大量设备投入就意味着它将有不错的产出。
“储量与实际可开采量不是一回事。”中国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武壮说,缺乏专业性的储量限定使数字变得很笼统,对于众多急于收购金矿的买家而言,恰当评估金矿价格极为困难。
侯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