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担心铁矿石谈判“中国模式”成自娱自乐 |
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开启,双方已然剑拔弩张,形势对中方而言不太妙———国际铁矿石三大主要生产商声称要将铁矿石价格上涨30%至35%,刚刚于今年8月与中方签订半年度铁矿石长期协议的澳洲矿商FMG也提出四季度抬价。
国内,中钢协除了一如既往地坚决回应“不会接受”之外,还亮出了“中国模式”谈判机制。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阐述了“中国模式”的主要内容:一是进口铁矿石结算周期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二是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应价优;三是统一价格,确定了长期协议的供货商就不允许再向中国企业出售两个价格的铁矿石。 面对中钢协执着追寻话语权,众多网民似乎并不看好。有网友担心,高调造势会不会再次演变为中钢协的一场“自娱自乐”。 “中国模式”遭遇现实阻力 “中钢协提的方案,真的很无厘头,光是些套话,毫无可操作性。”浙江网友“kelly70125”如是认为。与“kelly70125”观点一致,很多网友认为“中国模式”不易实现,业已存在的现实阻力很难破除。 其一,关于结算周期。一些网友认为,将结算周期设为中国的会计年度,对于中方在谈判中获取主动权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其二,关于量价互动。“中国的铁矿石采购不是超市里的货品采购,可以货比三家,量大价优。”浙江网友“zhang”认为中钢协“量大价优”的谈判策略存在很大问题。 其三,关于全国统一价。作者刘涛在其网易博客上载文指出,改革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所谓的“统一价”也将不可避免地在大型钢企、中小钢企、铁矿石进口商之间进行利益重新洗牌。表面上,中小钢企将成为新的受益者,但由于不掌握矿山和供应渠道,理论上的受益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受益;同时,这也等于是压缩了铁矿石进口商和大型钢企的利润空间,它们是否还有足够动力积极参与谈判令人怀疑。 力不从心的中钢协 新浪博客博主“品世间万象”责备,面对三大矿商欲将铁矿石价格上涨30%至35%,“中钢协方面除了重弹旧调,一再声称下一年度中国铁矿石将供过于求外,而且还推出了适应中国企业运作习惯的‘中国模式’。显得很无力、很无奈,实际是无能。” 不少网友对于此前中钢协紧紧咬住“必须降40%”的底线不松口,最终宣告谈判失败仍然记忆犹新,耿耿于怀。河南一名网友手机用户表示,谈判需要的是妥协和技巧,中钢协总是在这自说自话和摆出一付强硬无比的面孔,矿石价格下跌的时候必拓同意长协矿降价,中钢协却死咬降价40%,结果谈判破裂。浙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