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笔者读到两份关于一个话题但结论完全不同的报告,颇具对比意义。
其中一份是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外汇管理年报2009》,报告中明确表达了一个判断:“近年来,随着信用货币的蓬勃发展,黄金虽未完全退出货币体系,但其货币属性已明显削弱。”
另一份是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的“瑞银研究焦点”报告,报告的名字就表达了与中国央行完全不同的判断——《黄金——终极货币》。瑞银在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对纸币系统的信心大为动摇,而黄金似乎在恢复作为无负债货币的传统地位。”
显然,中国央行的判断会给市场更大的影响力。中国央行对黄金市场发生过两次大的影响力,一次是2009年央行事后公告,过去几年连续增持了约400吨黄金,这给了黄金价格向上的影响力;另一次是今年3月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黄金价格在过去30年大起大落,投资收益并不好,而且黄金市场容量有限,黄金的储备实际上不可能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渠道,这给了黄金价格向下的影响力。
比较央行和瑞银同在6月份发布的两份报告,可以发现,结论不同,源自于前面的判断的不同:中国央行认为“近年来信用货币蓬勃发展”,瑞银认为“国际金融货币导致人们对纸币系统信心大为动摇”。
笔者以为,结合近期全球主权债务危机状况,似乎瑞银的判断更符合实际一些。如果央行报告是在2008年危机爆发之前发表,这个结论的认同度肯定会大很多。
自2008年年中雷曼破产引爆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过2009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凯恩斯主义”扩张,私人部门债务危机已经转移至公共部门主权债务危机,以迪拜和希腊危机为代表,危机正式进入新阶段。
目前,除了已经暴露出问题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之外,英国、日本、美国这几个主要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的债务都非常高,有大量机构和意见领袖担忧国际中心货币发行国最终会通过违约、增发货币等方式,削弱纸币购买力。全球主权债务是否会违约或变相违约,对信用纸币购买力会有什么影响,已成为悬在全球金融市场之上的一柄利剑。
如果黄金没有货币职能,那么黄金就是普通的只是颜色有些金黄的金属。但从交易表现来看,市场已经在发现黄金区别于普通金属的属性,有两个例子:一是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从过去经典的负相关关系,转变为正相关关系;二是近期在铜、镍等普通金属价格大幅下跌的同时,黄金价格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坚挺、走高态势。
如果认为黄金是普通的金属,那么前提是需要给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