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驱魔大神”——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1组)“钟馗脸谱”银币赏析 |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对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钟馗信仰在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和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钟馗其人其事的是唐卢肇的《唐逸史》: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乃封钟馗为“驱魔大神”,并召令画家吴道子,“告之以梦”,令其按画钟馗图。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又因钟馗斩妖有功,玉帝封其为“翊圣除邪雷霆驱魔帝君”。
据史料看,钟馗于宋代舞台已出现:“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到了明代,正式产生了以钟馗为题材的戏曲剧目,如《庆丰年五鬼闹钟馗》、《天下乐》等。现今戏曲舞台常演的,是《天下乐》之一折的《钟馗嫁妹》;钟馗生前将妹许配好友杜平,死后念念不忘,乃率鬼卒乘夜回家,将妹送至杜家,为之完婚;剧情比较简单,表演载歌载舞,一向为戏曲观众所喜欢。
![]() 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1组)“钟馗脸谱”银币背面图案 中国京剧脸谱彩色金银纪念币(第1组),1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之一,为钟馗脸谱造型。京剧《钟馗嫁妹》中的钟馗“跳判戏”,属于“武生戏”;其和武生戏的不同在于,一般武生以端肩、抠背、弯腰为大忌,但是钟馗要楦屁股,还要楦肩膀,给人端肩、翘臀的笨重感觉,一举一动也与一般武生不同;包括脸谱在内,都要丑中见美,才是这类戏的规范。
钟馗在京剧中的扮相,一般都用行话所称的“扎判”:内穿“胖袄”垫肩、鼓臀,外穿红袍或蓝袍,也有穿黑袍的;所有钟馗,一概勾脸,但脸谱却千差万别;虽如此,但基本为该币所体现的:花元宝脸,主色黑、红,配色白、兰;红色的脑门,表示钟馗触柱流血身亡;黑、白两色,勾出黑色笑鼻窝、大嘴岔、外翻鼻孔,显现出其相貌的丑陋、凶煞;同时,表示他因其嫁妹是喜事,必然笑逐颜开,为丑中见美的喜像;也是寓意钟馗生前的悲,死后得福、嫁妹的喜。脑门上的蓝色图案另有传说:应试高中的钟馗,受命去御花园降妖,不幸被雷电毁容,唐王不予相认,才愤然而死,因而眉眼间勾白色“闪电纹”;闪电纹样之间,显现其“环眼”精晶,目光如剑,体现出其犀利、辩鬼雄、驱鬼镇邪的勇武神力;印堂上画了一只遥翅欲飞的蓝色蝙蝠,“蝠”、“福”谐音,借“蝠”,暗喻钟馗驱邪逐鬼,为人造福;另有地方剧中说:“因其善于捉鬼,而捉鬼多在夜间,好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