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形成,必有其产生、发展而存在的背景;如果把熊猫作为一种中国文化象征、抑或是文化图腾,必应有其悠远存在、发展的佐证。那么在赏币之时,再次追溯有关大熊猫的历史、以此思虑由它延伸出的关于物种、文化、精神的种种思考,对生命的认知,是为该币发行、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之一吧。
感人至深的故事,总是来自遥远动人的传说,文化的产生总是来自于深厚的背景之中。熊猫成为和平使者由来已久,由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大熊猫就被赋予很重要的位置出现在外交中。根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685年,武则天曾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西方曾有人怀疑这白熊是北极熊,但由于长安距北极甚远,而且皇苑内就有大熊猫,所以有专家猜测这就是大熊猫第一次作为国礼赠送出国。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起,至今已经有40余只大熊猫生活在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泰国、澳大利亚、墨西哥8个国家的13个动物园。大熊猫不仅担当了特殊的外交使者,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的标志。1961年,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将大熊猫定为会徽,由雅安宝兴县用汉白玉雕制了十余个“大熊猫”运出国门,至今仍安放在该基金会总部和各分部大门前。
中国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5盎司纪念银币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3月发行中国熊猫金币发行3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5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为熊猫嬉戏图。币面上,反喷砂的镜面中,一竿竹枝斜出来,竹叶婆娑,山影辽远,光影显现出疑似夜幕的背景;然而,竹叶围裹的是一个温馨之夜——小熊猫躺在妈妈的怀间,无拘无束、亦然快乐的样子,“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朝向母亲的脸儿,似在和母亲呢喃讨娇:“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熊猫妈妈上挑的眼帘,显现满含的慈爱和笑意,拿着一枝竹叶,似在逗弄怀里的孩子,又似在准备明天的早餐,“咪咪呀咪咪请你相信,我们没有忘记你,高高的月儿天上挂,明天的早餐在我心里”;一旁的小哥哥自顾一旁逍遥、玩耍,看似对妹妹的矫情不屑一顾,但它相对母女的姿态,显现出“把一切尽收眼底”的关注之情,图案洋溢着欢愉、和谐、温馨的天伦之乐。
据资料,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古人认为它有“化干戈为玉帛”之意,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熊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勇敢、正直、平和、忠厚的形象,它充分体现了“和”的精神,这虽是古人赋予熊猫的意义,却与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一脉相承。由此我们找到了,古人将其作为和平文化象征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