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湖南不是大发银子就是滥发钞票 |
发布日期:13-07-05 09:21:0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范亚湘 |
在一根棍子上,一锉刀下去,那串铜钱的外缘都能锉到。如果钱中间的孔是圆的,锉时铜钱会来回转动,就会有的锉到,有的锉不到。于是,铸钱工匠把钱孔做成方形的,穿进一根方棍,钱就不会来回转动,锉起来方便。
不过,也有人说是取之其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含流通之意!方,度量制衡之说。钱币外圆内方就是天圆地方、流通四海。 钱币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人们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钱币外圆内方,其方孔也是为了方便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我们经常用‘腰缠万贯’来形容一个人富有,其实,过去的人们出门,还真是将钱用绳子穿起来系在腰间的。” 古人把钱叫“泉”是取“钱如泉水”之意 在古钱币收藏界,常常可听到“藏泉”一说。有人说,“泉”是“钱”的通假字,所以,“藏钱”可以说成“藏泉”。其实不然。 “泉”最早出现在钱币上,是在西汉末年。公元9年,摄政的王莽篡夺皇位,把西汉货币五铢钱一律罢废,将“钱”一律改为“泉”。先后铸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以及货泉、布泉等。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云:“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国圜法,乃有泉;至秦废贝行钱。”按这个说法,泉显然是秦朝以前的人们,企盼金钱的来源如泉流一样这种朴素情结的假借称谓。但这个时候,钱币上却还没出现“泉”字。《史记·平淮书》中谈到半两钱、五铢钱有40多次,都使用“钱”字,无一处“泉”字。直到百余年后,才将“钱”改为“泉”。 “泉”字钱币的由来,出自王莽自撰的《王莽传》一文中:“今百姓咸言皇天格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得皆不得行。”王莽感到五铢钱“铢”字的“金”旁,有繁体“刘”姓“金”和“刀”的标记。为避免讳忌,抹去西汉的影子,尽废五铢钱,并将其在前两年摄政期间所铸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西汉货币一律作废。 据考证,王莽钱之“泉”的意境,一是篆书“泉”的本身具有“源泉”的条形。二是取“泉”之流遍之意。《汉书·食货志》里就说:“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三是将钱文冠以“泉”字,表明“泉”为国家经济命脉的象征,国家将强化货币管理,严禁诸侯国私自铸钱。 古人把钱叫“泉”,就是取钱如泉水之意。《诗·小雅·四月》曰:“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潺潺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形成小溪、江河湖海。“钱”也就跟“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