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湖南不是大发银子就是滥发钞票 |
发布日期:13-07-05 09:21:0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范亚湘 |
、骨贝的价格约20元至40元左右一枚,绿松贝的价格稍高一些。”
每一种钱币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收藏钱币的过程中,要了解和钱币相关的发行背景、流通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践进行辨伪,“这些都比获得钱币本身更重要。越是对古钱币接触得多,越觉得古钱币博大精深。”然而,这也是苦中作乐的事情,为此,乐之先生填了一阕《浪淘沙·藏品小赋·古钱》的词:“点点复斑斑,时缺是残,旧时面目有无间,不解当年谁是主,长系腰间。 常置案头看,幽趣犹酣,勤搜博访费艰难,自笑爱钱非爱富,只是贪玩。” 乐之先生不仅可以说出古钱币产生的时代背景,而且通过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西汉末年,铸造钱币的工匠为了表达对王莽篡夺皇位的不满,会在个别‘泉’币上做一些手脚,币上的某一字不是少一横就是少一竖,或者干脆把背面的字颠倒过来。当时,工匠的这种行为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也是难以想象的,但这种错币却很受收藏人士的喜爱。” “孔方兄”原来是为了钱币铸造和携带方便 在乐之先生收藏的钱币中,有几枚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币,有形状似铲的铲币;有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的刀币;有从贝币转化而来的蚁鼻钱和鬼脸钱。其中,有一枚铜币中央有一个圆孔。“这样的钱叫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方孔钱的前身。”乐之先生说。 当时,圜钱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秦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其钱币称为“钱半两”或“半两钱”。记者注意到,从秦朝的“钱半两”到清朝末年的铜钱,几乎所有的钱币都是外圆内方。 现在,人们一谈到钱,就有人会说到“孔方兄”。据乐之先生考证,“孔方兄”一说来源于《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宋代诗人黄庭坚也在《戏呈孔毅父》诗中云:“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自此以后,人们就称外圆内方的铜钱为“孔方兄”了。后来,又简称钱为“孔兄”或“方兄”。 古钱的方孔由来已久。汉书《食货志》中就有“钱圆函方”句,注曰:“外圆而内孔方也。”方孔铜钱无论铜质如何不同,大小如何不一,钱币的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孔眼儿。 乐之先生认为,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所决定的。过去制造铜钱,采用的是熔铜铸钱。浇铸出的铜钱轮廓不整齐,既不美观,使用时也会刮手。为了让铜钱周边整齐,就必须用锉刀将其修锉整齐。如果一枚一枚地修锉,既费工夫,又不方便。铸钱工匠想出办法,那就是在铜钱的中间开一个小孔,把一串钱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