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湖南不是大发银子就是滥发钞票 |
发布日期:13-07-05 09:21:0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范亚湘 |
![]() 湖南官钱局故址。姚昆 摄
![]() 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裕湘银行壹元。
![]() 湖南官钱局铸造的十两银钱。
![]() 贝币。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本版撰文/记者 范亚湘 官方在制造钱和发行钱,老百姓在挣钱和使用钱,钱一直在人们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长沙市民乐之先生收藏的每一种钱币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从清末民初湖南货币发行情况来看,钱发行得过多过滥当然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小吴门的湖南官钱局所在即现在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俗语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6月24日,乐之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所收藏的钱币时,风趣地说:“我收藏的这些钱可只能看,不能用的。”乐之先生是收藏家,但更是钱币收藏专家,经常有关于古钱币的收藏论文在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 原始社会末期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圜金、辽金时代的五笔正隆、各种版本的大观通宝……乐之先生都有收藏,但更大一部分却是“湖南造”。“清末民初,湖南是有名的造钱大省之一,与四川等省有得一比。”乐之先生说。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先是在广东钱局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仿效机制银元和铜元。当时各省的造币机大都订购自英国著名的伦敦伯明翰造币厂。而英国精良的制币机械的引入,也使银币沾染上浓重的异国色彩。 据《长沙市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委托朱昌琳、朱恩绂父子开办湖南阜南官钱局。第二年,陈宝箴奏请朝廷试铸银元,获准后,他向英国希顿造币公司订购了造币设备和全套“光绪元宝”钢模,并在英国试铸了若干一元和半元样币。 两年后,湖南造币厂铸造了二角、一角和五分的银辅币,并制造了戊戌、己亥干支纪念银币。湖南官局和其旗下的银号还制造了阜南钱局、大清银行、长沙乾益字号、湖南官钱局等四个版别的30多种银币。记者看到,一枚湖南省造库平一两的光绪元宝,从其色泽上看,已经完全看不出银子的光亮了。“这枚银币现在的市场交易价格约为5000元,但这样的银币已越来越少,没有哪个收藏爱好者会愿意放手的。”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湖南新任巡抚俞廉三为了以示清廉,向朝廷奏请停办官钱局。但没过三年,全国各地官钱局大为兴旺,俞廉三自己也玩不下去,不得不恢复官钱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俞廉三筹设湖南官钱局,次年元月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