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古币以稀为贵 |
发布日期:14-02-16 09:11:2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 |
玩摊里必备的商品,当属铜钱,不管其真假,除了被收藏,甚至还有卜卦的作用。货币本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当它退出流通后,自身也成为了具有价值的收藏品,很多时候其价值甚至会超过它自身的面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这就使得我国的古钱币可被挖掘的空间巨大。古钱币收藏,不仅收了一份工艺、文化,更藏了一段历史。 中国古钱币的千年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都是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则是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挖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还是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秦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秦代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于是出现了“交子”,这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中国的古钱币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