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货币改革并非首创:武帝时已经多次推行新钱 |
发布日期:11-01-24 08:22:04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凤凰网 作者: |
盗为之”。②此外,武帝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大赦因私铸货币而获罪者,当与此时白金已废,而民间盗铸钱币的现象也已经很少有很大关系。
三、王莽时期的盗铸 西汉第三次大规模盗铸货币的风潮出现在王莽时期。《汉书·王莽传上》: (居摄二年)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然卒不与直。 《汉书·王莽传中》: (始建国二年)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 《汉书·王莽传下》: (地皇二年)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为官奴婢。其男子槛车,儿女子步,以铁锁琅当其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到者易其夫妇,愁苦死者什六七。 又《汉书·食货志下》记同一事云: 莽以私铸钱死,及非沮宝货投四裔,犯法者多,不可胜行,乃更轻其法: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吏及比伍,知而不举告,与同罪;非沮宝货,民罚作一岁,吏免官。犯者俞众,及五人相坐皆没入,郡国槛车铁锁,传送长安钟官,愁苦死者什六七。 王莽时期的币制,大约是中国历史上除了清代咸丰朝以外,最为复杂的。王莽时期一共进行过四次币制改革,几乎每一次都伴随有虚值的大面额货币。第一次币制改革是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与汉五铢并行。“一刀平五千”重约30克,“契刀五百”重约16—18克,“大泉五十”重约7—12克,却分别要当重约3.5克的汉五铢五千枚、五百枚及五十枚用。第二次币制改革是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保留此前的“大泉五十”,另铸“小泉值一”,两品并行。“小泉值一”重约0.6—1.2克。第三次币制改革是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最为复杂。史称“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①即金、银、龟、贝、钱、布货,其中钱货分六等,由当一至当五十。布货十等,由当百至当千。最后一次币制改革发生在地皇元年(公元20年),废除此前铸行的所有货币,另铸“货泉”、“货布”两品,其中“货布”一当“货泉”二十五枚使用,而重量仅为其数倍。因此,在成百乃至上千倍的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尽管王莽课以重刑,“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人为奴婢”。但仍然阻止不了盗铸者的洪流,人们不惜梃而走险,以致因犯铸钱而被没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