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货币改革并非首创:武帝时已经多次推行新钱 |
发布日期:11-01-24 08:22:04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凤凰网 作者: |
白金三品”为主。活动的后期,则可能主要是针对赤侧五铢的盗铸,因为一方面赤侧五铢一枚可当郡国五铢五枚用,另一方面此时白金已贱,并逐渐被废弃不用。据《史记·平准书》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
“白金三品”近年来有所发现,根据出土实物,圆形龙纹币重约120克左右,正好约合汉代八两;方形马纹币重约20克左右,椭圆形龟纹币重约15克左右。据取样分析,其成分包括银、锡、铜、铅等。④汉代白银与铜钱的比价,据《汉书·食货志下》所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这是王莽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进行第三次币制改革时,所制定的银钱价格之比,这个比率是相对于重约1克左右的“小泉值一”而言的。也就是说,作为汉代上品银的朱提银,每八两也不过值“小泉值一”一千五百八十枚,普通银每八两仅值一千。而武帝所造的“白金三品”,第一等的所谓“白选”重也不过八两,而且并非纯银,是银与锡的合金,只是因为铸出了龙形的纹饰,其法定价值却能达到三千枚每枚重约2—2.6克的三铢钱。也就难怪会引起不法之徒的觊觎,以致“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了。 《史记·平准书》所言“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这里的“后五年”,如果是以“白金三品”的始铸年份元狩四年开始计算,则是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如果是以五铢钱的始铸年份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计算,则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但是不管是元鼎三年还是元鼎四年,“白金三品”都应当已经被废止了。①《史记·平准书》载: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为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武帝铸赤侧五铢钱发生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正因为一枚官铸的赤仄五铢钱要当普通郡国所铸五铢钱五枚来使用,而赤仄五铢未必就比郡国五铢重,因而当然会引起民间的疯狂盗铸。而当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之后,因为已无暴利可图,于是“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