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德重宝”为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众多泉谱都有记载。《古钱大辞典》收有一品元德重宝折二(光背)拓图,并标明为无定价①;《简明古钱辞典》收有一品元德重宝折二钱(见图),为西夏崇宗赵顺元德年间(1119—1126年)所铸汉文元德重宝折二钱,光背无文,直径2.8厘米,重6克左右,并说明“此钱存世极罕,系西夏钱币奇珍之品”,标明“无定价”②;《简明钱币辞典》也收有一品元德重宝折二(光背)钱,并说明其为西夏钱,元德年间(1119—1127年)铸,“存世稀少,近年出土”,该书将其定为一级上③;《中国古钱币库》也载有元德重宝折二拓图,并标出时年估价3万元④;《中国古钱新品集》将元德重宝折二、折三钱币定为古钱大珍之品⑤;
上述钱谱所收元德重宝折二钱,均为光背,而笔者所藏此枚元德重宝折二钱(见图)直径27.1毫米,穿径8.5毫米,现重6克,面文“元德重宝”四字风格与上述诸谱拓图一致;背穿上有一字难识,诸谱未录,实为奇珍。
“元德”为西夏崇宗年号之一,元德重宝是枚年号钱。崇宗名乾顺,是惠宗之子,在位五十三年,先后共用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大德八个年号。崇宗继位时只有3岁,当时西夏王朝有三大家族,互相倾轧,争夺军政大权;到永安(崇宗第三个年号)二年,梁太后病死(一说被毒死),崇宗才开始亲政,那时他才16岁,他亲政以后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下令在“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这就为西夏接受汉族文化开辟了道路,也表明他大力提倡汉文化的决心。西夏为党项族所建,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铸行汉文元德通宝、重宝,有助于民族之间的强而有力的结合,有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因为崇宗决心推行汉文化,于元德(崇宗第六个年号)年间,开始铸造汉文钱——元德通宝、元德重宝,遗存至今,皆为珍稀古钱,而元德重宝(折二),存世极罕,成为我国古钱币序列中一大奇珍了。
西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一度比较发达,党项族建立的王朝有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又称屋驮文,西夏文钱币,被称作屋驮钱;多年来,西夏钱币均有出土,1981年,内蒙古出土了西夏文大安宝钱,第二年包头出土了乾佑元宝;1984年,各地还出土了汉文元德通宝,甘肃出土了元德重宝⑥。“西夏”是公元1038年党项羌在宋朝西北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此前“西夏”也广见于史籍。《穆天子传》载:“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一般认为,这里的“西夏”即《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所提到的“大夏”,其地当在河西一带⑦。西夏最盛时,东至河(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今宁夏固原附近),北控大漠,共辖22个州,与辽、金先后成为同宋鼎峙的政权。它与宋有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元德重宝折二大钱的遗存,就是明证。甘肃有河西走廊,此枚元德重宝是否也从甘肃出土?其背穿上一字当为纪地,是否是甘肃某地?钱背穿上的字为何字?笔者查阅多种典籍未找到答案,待考,恳请方家和同好释疑、赐教。
关于“元德”,按中国古代以五色配五方的原理,西方属白色,西夏国正位于中原的西方。又或者按照中国古代朝代“德运”的原理,唐代为木德,其色青,西夏克木,则为金德,其色白。概言之,“白”代表着西夏属性。那么,西夏取“元德”为年号,笔者臆度似乎也与此意有关。
为保存原状,此枚元德重宝折二,笔者未去土除污,当为开门奇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