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的戏曲、文学作品中,这位星化的南极仙翁,是以有着菩萨心肠的老神仙面目出现的。如《西游记》第七回中写道:“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寿星又到。”在戏曲《白蛇传》的《盗仙草》一折中,白娘子到仙山盗取灵芝为救活许仙,得到了寿星的帮助。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也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篇,专门讲述了南极寿星的故事。
还有一位民间传说的女神叫麻姑,她是作为仅次于西王母的不死女仙,后世常用以祝寿。吉祥图案有“麻姑献寿”,绘手捧蟠桃的麻姑形象,每逢妇女祝寿时用以张挂;但在祝寿钱中,麻姑似乎很少出现。自东汉以来,崇拜寿星与我国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形成是分不开的。为长辈祝寿在我国民间已成风俗。逢年过节,家有老人,总要在中堂挂一幅《寿星图》或《万寿图》表示祝愿。老人寿诞则要祝寿,儿孙亲朋都要送寿礼,有寿桃、寿幛、寿屏、寿像等等,堂上要燃寿烛,摆寿筵、吃寿面,阔绰人家还要请班子唱“祝寿戏”。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长寿之谜已逐渐揭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使古人虚构的寿星已黯然失色。但作为民间的风俗,对长寿的祈望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值得发扬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