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自2007年10月份以来累计调整幅度已经超过了60%,趋势使得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的担忧,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市场的底部特征已经越来越明显,市场短期的悲观情绪并不会影响股市的中长期收益率,对于A股的未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第一,基本面与股价背离。虽然分析师近6个月以来持续向下调整A股的盈利预测,但是未来2年A股的复合增长率与目前的估值水平仍存在极大的背离。我们认为基本面与股价的背离是支撑A股产生大级别行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成交量大幅的萎缩。极度悲观的情绪导致了市场盈利预测大幅非理性下调以及估值中枢大幅向下修正之后,流动性的问题导致了股价进一步偏离合理水平。目前沪深两市的单周成交金额为1567亿元,仅相当于2007年周成交峰值的12.5%,已回到了2年半以前的周成交水平。
成交量的大幅萎缩反映了市场信心的严重缺失,表现在股价上则是股票价格大幅低于合理水平,回顾历史,每一次市场底部成交量的大幅萎缩都是必要条件。
第三,调整已到极限。周边市场经验表明,不到一年的时间调整超过60%已经是调整的极限位置。
台湾股票是全球公认的波动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从1987年1月份的1142点上涨到1990年1月份的12054点仅花了3年时间,3年上涨幅度超过900%。从1990年1月到9月台湾加权指数经历了大幅的调整,极限调整幅度达到了75%。之后台湾股市场出现了一波强有力的上涨,到1991年7月,较最低点上涨超过90%。我们认为: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看,目前的A股市场下跌空间大大小于上涨空间。目前的A股市场基本处于底部区域。
第四,机构逆势增仓。作为价值投资者代表的机构,8月份单月资金流入达到了187.73亿,创出了今年以来的资金流入新高。对比8月份上证指数的走势,我们会发现资金的流向和股价的走势出现了很大的背离。而资金流向和股价走势的背离则是市场底部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具体到8月份各交易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市场出现大跌的几个交易日,机构都出现了大量的买入。这也充分显示了机构作为价值投资者对于目前市场点位的认可。
我们知道市场要出现一波大幅的上涨,前提条件是蓝筹股必须要有大资金的介入并且率先出现上涨,从8月各板块的资金流入情况可以看到:石化、银行板块这样的权重板块都出现了资金的明显净流入,这又成为市场底部区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