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评价已经过去了的这个夏天,不知道如何看待已经过去了的这个八月。说它情绪骚动,确确实实,整个八月市场始终处在一种不安的浮动之中,沸沸扬扬,热闹非凡;说它热点不断,确确实实,或是新小版发行,或是新普片问世,局部行情此起彼伏,很有些山雨欲来之势。但走完八月,回过头来再审视这一个月的行情变化,心却如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究竟是什么滋味。
数字是无情的,数字也是公正的。八月强势品种的演变,通过数字,一目了然——
先看2003小版系列。2003小版的新龙头是“毛泽东”,月初时,其市价虽不足60元,但也只差几角钱,到月末,市场喊价也只有45.50元,两者相比,跌去整整14元,跌幅为23.52%;与其患难之交的“青铜器”,月初价格为50元,经过31天的折磨,也只剩下38.50元了,跌幅也达到了23%。两大龙头如此,其它跟风品种可想而知。
再看2004年年初活跃的几款新品。“甲申猴”大版是从73.50元跌到54元的,英雄不再,往事难提,这一路,不知多少伤心泪;“甲申猴”小版紧随其后,由八月头一日的36.50元,跌到末一日的25元,锐气磨平,风采丢尽;曾经让投资者寄予希望的“孔雀”小版,也折了一双翅膀,由31元一日日跌到23元,且没有任何到底的迹象。
有明庄驻入其中的“世界杯”小版,虽然整个八月始终处于半活跃状态,但也从29.70元跌到22.50元,跌幅为24.24%,其跌幅,甚至还略高于其它品种。大势如此,即便庄家实力再强,又能奈它如何?另一款“奥运”片,由4.50元狂跌到1.35元,跌幅居然为70%,也创下八月邮市单边下跌的幅度之最。
小型张按面值已经区别为两大板块,撇开8元老面孔不提,6元新贵也风光难现。2004年先后问世的三款品种“桃花坞”、“孔雀”以及“八仙过海”,月初的价格分别为9.50元、10.20元、13.80元,经过31天的煎熬,到月末,市价分别落到了7.80元、8.80元和11元。此一时彼一时,小型张的贵族之气,如今已荡然无存。
发行方当作撒手铜使用的超小版,八月先后推出两款,前者“雅典奥运”期货价一度高居在60元上方,结果从上市那天就开始起跌,到月末,已经降到39元,相比期货高价,下跌幅度接近40%。而“邓小平”小版虽然头天低开,但后来仍被炒到40元附近,之后图形走软,落到36元左右,即便这样,也是八月实实在在的大亮点了。
不能理解的,就是“邓小平”型张,这款面值已经降到6元,发行量也已经落到980万的品种,居然发行首日就跌破面值,真是闻所未闻。许多短线客从公司转手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的邮册(含邮票与型张),结果又吃了一个哑巴亏。“邓小平”型张跌破面值,再度伤害集邮者对伟人的情感,由此也向决策层发出更为严厉的质问。
过了立秋,过了处暑,到白露,“白露身不露”,就应该是红枫遍山的深秋了。按市场运行规律,走出歇夏期,市场人气会重新凝聚,市场成交也会一日日放大,邮市将进入黄金季节。但步入九月,市场表现依旧差强人意,许多品种在八月的价格基础上,又进一步探出新低。如“邓小平”型张,最低时,居然出现了3.80元的成交价,简直匪夷所思。而“邓小平”小版,两天内又下跌12.5%,目前只维持在31.50元左右。
虽然2004年秋季行情不容乐观,但也不排除部分时段部分品种的局部活跃。对于市场,机会是永远存在的,只是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做法而已。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参与者,还是尽量现实一些为好。
作者:张健初 来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