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一叶
邓司长“官不与民争利”的话音犹在耳边,但集邮公司的做法却是我行我素,仍然与民争利,甚至于坑民害民套民!表现之一就是包装的折子问题。
最典型的香港金箔,面值50元,加个折子售价120,折子就榨取了邮人几个亿,97年至今市场低落,折子是功不可没。
现在情况怎么样?现在仍然如此,市场不是好一点了嘛,折子家族又兴旺起来,《司马光砸缸》现在就发现出了三种折子,里面一张小版一套票,相当于三套票的面值3.6*3=10.8元,折子卖的价钱分别是32元,35元,55元,《柳毅传书》折子里面有一套票和一本小本票,售价25,比金箔折子有过之无不及!
最近听说折子又可以预订了,折子的价格估计是浮动的,和市场好坏有关系,好了定高点,差了定低点。原来卖折子还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现在是主动下套了。
这种做法不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了,简直是吃肉不吐骨头。
集邮公司卖出一个折子就相当于消灭了一个集邮爱好者,当集邮爱好者拿着折子到邮票市场一打听,折子是废物,邮票的价格只有售价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时候,下次还会买邮票吗?还想集邮吗?1800万集邮爱好者现在还有多少了?怎么造成的?还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这种做法等于变相新邮卖高价,是违犯邮政法和邮政规定的,定价含有价格欺诈成分。这种做法也与邮政总局销毁30亿邮票搞活集邮和市场的决心相违背的,不做贡献,从中渔利。老邮放货,新邮卖高价,破坏了集邮事业和集邮市场向好的形势。
折子中的邮品应该是预订之外的水份票,一般是市场上受欢迎价格高一些的邮品,如果从邮政的长远利益出发,把这部分紧俏邮品在窗口平价供给集邮爱好者,效果会是怎么样?集邮爱好者去排队,亲戚朋友会帮着排队,来邮政办其它业务的也会跟着排队,买到的知道可以赚点钱下次还会来买新邮,有不少会成为集邮爱好者,然后会去市场买以前的邮票,然后市场就好起来了,集邮的人更多,再到达2000万,邮政的日子就好过了……
与民争利,民必远之,不与民争利,还邮还利与民,民必聚之。
来源:中国投资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