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来源于《钱币》报,如需转载,请务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的字样!
卡尔·巴甫洛维奇·勃留洛夫(1799.12~1852.6)俄罗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绘画大师。绘画体裁多种多样,兼风景、风俗、肖像、历史题材画家于一身。他的画具有一种生气勃勃的感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画面注重表现生活和自然的本来面貌。
卡尔·巴甫洛维奇·勃留洛夫出生于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师。10岁时,勃留洛夫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1819年因其处女作《美少年那喀索斯》一画而脱颖。1822年被送往意大利留学。勃留洛夫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欧古典主义绘画的熏陶,故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具有这种古典画风的明显特征。1827年,他随考古队到庞培城去考察,出土的庞培城遗址使他惊叹不已。庞培城毁于公元79年一次火山爆发,许多古代的艺术品因此重见天日,在欧洲再次引起人们对古代艺术的向往之情。勃留洛夫在当时便产生了一个构思,表现这个古代毁灭时震撼人心的场面。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反复思考,并进行了长期的资料收集工作,最后决定表现人们在末日到来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亲人间的相互支持。《庞贝城的末日》一画完全采用古典画法,以裸体形象来再现当年维苏威火山熔浆吞没全城前的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以示人类在“末日”临头时的恐怖的精神状态。此外,在画面的处理手法方面,勃留洛夫也夸张的用鲜红、暗红、黑灰和白的对比,表现闪电雷光和山崩地裂时的景象,人嚎马嘶,大理石雕像从屋顶往下坠落的细部描写,更加强了画面的气氛。人群中有一个头顶颜色盘和绘画工具的青年人,是画家勃留洛夫的自画像。《庞贝城的末日》于1833年完成,1834年在米兰公展;引起轰动。后又在巴黎展出,最后回至俄国彼得堡,被俄国绘画界奉为美术史上一大凯旋。诗人们称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勃留洛夫对发展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upload=gif]UploadFile/2006-9/200691814212386217.gif[/upload][upload=gif]UploadFile/2006-9/200691814213177779.gif[/upload][upload=gif]UploadFile/2006-9/200691814213997648.gif[/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81421471121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9/200691814215459412.jpg[/upload]